药用植物宽叶缬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缬草属植物研究现状
败酱科(Valerianaceae)缬草属(Valeriana L.)植物全世界约有250种,大多数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约有28种1变种,包括栽培1种。主产于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该属多种植物作为传统药物缬草在世界各地使用。在西北欧,缬草地下部分作为镇静剂使用由来已久。古希腊人、古罗马人早已鉴定出缬草并用之为温和的镇静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25个国家的81种缬草得到程度不同的研究,在第二版欧洲药品目录中收录了多种缬草制剂。其中欧缬草V. officiolis. L已被列入德国、英国、挪威、荷兰和日本药典。日本北海缬草V. officiolis var latifolia,印度缬草V. wallichii和墨西哥缬草V. edulis Meyer目前也是药用的主要商业来源 [1、2]。
我国使用缬草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以其根茎入药,性平味辛,具有镇静安神、祛风湿、行气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癫狂,脏躁,风湿痹痛,脘腹胀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陈虎彪和诚静容根据我国药用缬草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6种1变种,包括一个新种缬草(国产缬草)V. pseudofficinalis C. Y. Cheng et H. B. Chen,除缬草外黑水缬草(V. amurensis P Smirn. ex Kom)、宽叶缬草(V.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毛节缬草(V. alternifolia Bunge)、土耳其斯坦缬草(V turkestanica summ )、细花缬草(V.meonantha C. . Cheng et H. . Chen)、长序缬草(V. hardwickii Wall)、川滇缬草(V. rhodoleuca C. Y. Cheng et H. B. Chen)、唐古特缬草(V. tangutica Bat)的根及根茎以可做缬草入药[1、3]。
1.1.1缬草属化学成分
长期以来缬草是作为酊剂(即乙醇提取物)来使用的,由于其显著的温和镇静活性,引起了化学家对缬草酊剂中化学活性物质的关注。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缬草的镇静效果主要来源于挥发油组分中,但在1951年Gstirmer提出缬草挥发油只不过占总提取物镇静活性的1/3,该结果提示缬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可能还存在除挥发油外的其他镇静活性成分[4]。随着分离技术水平和结构鉴定技术的发展,1966年Thies分离出缬草三酯并证实了其镇静活性这一事实,帮助解释了总体酊剂与组分挥发油的量效关系[5]。从此,缬草三酯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研究缬草酊剂中镇静活性成分的广泛兴趣。迄今为止,从缬草根中和地上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倍半萜、木脂素和黄酮四大类。木脂素与黄酮多存在于缬草地上部位,环烯醚萜与倍半萜多存在缬草根部,其中倍半萜和其他单萜以在根部挥发油中含量较多[6]。
1.1.1.1环烯醚萜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的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处方药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探讨文献综述
- 具有抗疟作用的新一类疟原虫酪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具有抗肺结核作用的三环咔唑氧化衍生物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小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培养及一点电生理记录文献综述
- 测试胰岛素类似物促进HepG2细胞IGF1受体磷酸化的实验文献综述
- 基于壳聚糖的还原敏感型siRNA递送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 二苯乙烯苷对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文献综述
- 基于烯胺酮合成丁烯内酯类药物骨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