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原作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0 09:48:41

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于1922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2005年中国年轻女导演徐静蕾将其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进一步提高了茨威格在我国的知名度,也掀起了国内对小说和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研究的高潮。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以往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说和电影进行比较,分析小说和电影的跨艺术表达以及互动。比如:李欢的《从文学到电影——浅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跨艺术表达》(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徐姗姗的《东西方生命哲学的碰撞——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著与电影的互文性研究》(电影评介,2011年第16期)、傅守祥和李馨的《跨媒介的艺术对话与文化沟通——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互动》(美育学刊,2011年第4期)

2、从叙事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小说和电影叙事的差异。比如:陈佑松的《颠覆的叙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比较》(当代文坛,2006年第4期)、张涛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像叙事——小说与电影的比较》(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第6期)、吴树宏的《小说与电影转换之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对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阐述东、西方女性在爱情观上的差异。比如:郑带利和周丹的《东方式的被动 西方式的主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个电影版本的女性形象比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侯学标的《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解读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爱情观》(电影评介,2007);刘妍的《一个女人的爱情独白——解析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

4、从改编着手分析徐静蕾电影改编的缺失。比如:陈墨的《缺少那一声茨威格式的叹息——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改编》(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孙晗丹的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改编的得与失(电影评介,2013)、黄丹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部改编缺失的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对比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差异,阐述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的现实矛盾、主体意识以及话语权的可能。比如:李雪华的《女性视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评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薛青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电影文学,2013年第17期)、孟晓辉的《电影中女性主义的现实矛盾——以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其中第三部分,即对小说与电影的爱情观比较仍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将结合上述研究者的成果,力图对爱情这一主题进行再度解读,围绕不同艺术形式的个性化表达,具体比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小说与电影叙事的差异、同一人物形象的不同表现、作家与导演的性别和身份特征等方面,试图从大众文化接受的角度寻找出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与徐静蕾版的电影在表现爱情主题方面的个性与共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