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银河”一词最早产生于中国,并由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一古老的传说被赋予爱情的象征意义而成为意象被中国历代诗人所延用至今。但古往今来研究“银河”意象的学说寥若晨星,亟待学者研究。
目前,关于《雪国》结尾多次出现的“银河”意象,日本研究者已发表过不少看法,但观点较为分散零星,未能形成一篇总的概述。而国内关于《雪国》“银河”意象的研究也只在文中稍有提及、带过,单独成文的仅有孟庆枢教授2011年发表的《直教银汉堕怀中——川端康成雪国的结尾与李商隐的“银河诗”》,但文中涉及“银河”意象的解说较少,且更多地关注于“银河”意象爱情层面含义。
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在比较文学的影响下将川端的创作与宗教、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结合起来研究的趋势不断发展,中国的川端文学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并吸引了大批学者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国内刮起“国学热”,对于意象的研究当下也较为流行。
研究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立足于中国文学“银河”意象,并联系川端康成的“宇宙观”、“禅宗观”、文化背景,即变异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研究《雪国》“银河”意象发生的变异现象,力求对“银河”意象研究有所贡献、对《雪国》作品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对推动中日文学比较研究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蔡蕾.中日七夕诗歌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孟庆枢.直教银汉堕怀中——川端康成《雪国》的结尾与李商隐的“银河诗”[J].《东疆学刊》,2012,29(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