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2009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都普遍设立了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当前,如何构建起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中小学班主任评价标准及其体系是与时俱进地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学者对班主任评价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
1.班主任
《教育辞典》将班主任解释为:对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全面负责的教师。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骨干和有力助手。 [1] 《教育大辞典》将班主任解释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 [2] 我国学校自 1952 年起在中小学设立此职。关于班主任,学校挑选工作好、思想好、作风好,并有一定教学水平、管理学生经验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按照择优任用的原则,每学年经过教师评议一次,由学校领导批准。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主要有六项:(1)热情关怀、爱护学生,负责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加强生活管理,组织和指导本班学生参加文体、卫生活动;(4)组织领导班委会工作,指导本班共青团、少先队开展活动;(5)负责组织、领导本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配合有关科任教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6)与学生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联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国内学者对班主任的理解较为一致,本研究采纳《教育大辞典》和《教育辞典》对于班主任的概念界定。
2.班主任评价
根据当前的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的国情,本研究认为班主任评价是一种发展性教育评价,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主观性、普适性和目的性等五种特点,它不仅是教育评价和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教师已有的或潜在的能力与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活动和核心手段。吴钢老师在《现代教育评价教程》中对教育评价定义为:教育评价是指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将班主任工作评价认定为: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班主任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绩进行价值判断,为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以及班主任自身修养的提高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3]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1.班主任评价的研究现状
(1)关于班主任评价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