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作为连接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对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着行政化困境,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社区社会工作去行政化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结合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社区社会工作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现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去行政化;社区治理;路径选择;保障措施
#1.1社区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社区社会工作是指在社区范围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链接和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福祉的一种专业化社会服务活动。
#1.2社区社会工作去行政化的概念界定社区社会工作去行政化是指破除行政体制对社区社会工作的过度干预和束缚,将社会工作服务从政府行政体系中剥离出来,由社会组织或社区自主承接,政府则主要承担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监督评估等职能,从而实现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和自主化发展的一种改革方向。
二、社区社会工作行政化研究概况#2.1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学者对社区社会工作行政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行政化的表现形式:冯建华、王思斌(2020)指出社区社会工作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内容行政化等方面。
刘梦洁、刘玉敏(2022)则认为行政化的表现还包括社会工作者身份行政化、考核机制行政化等。
行政化的形成原因:段欣妤(2021)认为,社区社会工作行政化的根源在于政府对社会力量的不信任和对社会控制的需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