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陵园景观概念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24 10:33:00

摘 要: 从项目所处的城市纪念性空间、场所功能的整合、景观空间的层次以及烈士陵园精神的把握入手,探索陵园景观设计及意义。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路215号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内。所在地点名为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主城南侧高地上,自设计之始,其对于先烈的纪念,对于南京乃至全国人民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所做出的奋斗都有高度总结和深沉表达。它和主城东侧的中山陵、明孝陵、绵延全城的明城墙遗址统一塑造出城市深厚的气质。全局布置在顺应地形的前提下,通过收放有序的设计手法,营造出长达3km的空间序列轴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爱国主义教育职能不变的前提下,烈士陵园的建设正在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陵园主要表达的是我国在一百年来为祖国解放和人民利益而献身的先辈的事迹和情感,具有时代的纪念性、社会的纪念性和高度的艺术性。也正因如此使其在精神上的功能成为设计内容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环境设计;标识系统设计;城市纪念性景观;纪念空间

从陵园景观的意义而言,陵园景观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死者,而是为了生者而建立修造。陵园存在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因为死者需要一个存放尸骨的空间,而更是生者需要通过陵园这个媒介来寄托思念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永恒”。陵园景观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标识系统、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寄托情感和产生共鸣的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能够让生者完成对故人的感情寄托一种表达,并力求使受众者们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景观环境。陵园景观设计包括景物、意义、人和表现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实际上构成了“空间”。只有在把握住社会和时代的脉搏,了解陵园景观设计在当前和未来的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进行陵园景观设计实践。

在一定的文化发展中,陵园的文化价值体系也会逐步得到表达完善,让更多后辈了解和尊重历史,使烈士精神得到一定的传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得到一定的表达。

一、我国烈士墓园建设的缘起

传统的墓葬制度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历代帝王陵集中,反映了封建帝王的思想意识特征,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革命和正在发展的时代里,情感需要交汇,需要有纪念物来纪念过去,教育后人,个中价值也需符合特定的历史时代。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在这期间为解放战争作革命牺牲的烈士成为广大人民纪念缅怀的对象。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需要精神支柱。这种支柱是曾经在历史长河中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需要反映在当下的环境空间中,环境空间承载了这其中纪念的份量。人民不仅仅需要对自己的英雄还要对英雄们的事迹进行怀念。在过去的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革命异常艰辛,需要顽强意志的集中;在和平建设年代,亦需要凝聚团结的氛围。

烈士的陵园与封建的王陵不同,它不仅有安防烈士遗骨的作用,还有纪念与教育以及人性的召唤的多种功能。在此空间与造型设计也与传统的陵园形式有所不同。与之相比较,烈士陵园的纪念空间更倾向与开放,主题也趋向明确,表达上也是通过现代的手法与技术结合运用,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存在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的发展,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纪念地等逐渐成为纪念性建筑构建之一。在这其中烈士陵园分为群众式,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还有个人式,如南京中山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