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路遥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能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描绘出他生活过的陕北农村的真实面貌。他常年受黄土高原的风俗、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农村状况以及农民的命运有着很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能够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情结,尤其是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反映出了强烈地乡土意识。《平凡的世界》延续了路遥一贯的写作风格,他熟练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批平凡人的生活日常呈现在了大众的面前。这部作品记录了两三代人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奋斗与拼搏,以及在悲苦的生存环境中从不言弃、坚毅顽强的品格。路遥用他的文学素养和对陕北农村的记忆,述说了陕北农民的苦难命运,表现出了平凡人在面对艰苦的生活时,发挥出的不平凡的理想追求和毅力。
《平凡的世界》中夹杂着大量对陕北的环境、风俗文化、邻里情谊的描写,从路遥的文字中能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令我对陕北的乡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最终决定对《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进行研究。通过对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在陕北农村的农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那片黄土地的乡土文化的了解和分析,感悟作品中流露出的乡土情怀,从而更加深入的剖析作品中乡土意识的内涵及其成因。希望通过对乡土意识的研究,能够使大众了解到七八十年代最真实的中国农村的生活环境及文化,理解那个时代农民的淳朴善良与浓浓的乡土情,体会路遥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为了更好地完成论文,我查阅了路遥以及《平凡的世界》的相关文献资料,这些文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现如今对《平凡的世界》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分析上,包括孙家兄弟俩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女性形象分析、父亲形象分析等。除此之外,也有对作品中的苦难意识、爱情观、人性美等角度的研究。虽然现阶段不乏对路遥的乡土情结的研究,但是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的乡土意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在这个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的。
在对路遥的乡土情结的研究的学者中,不得不提赵学勇教授,他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研究会理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涉猎甚广,并对乡土文学有着透彻、深入的理解。1996年,他在《兰州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路遥的乡土情结》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从路遥的乡恋、农民式的乡土观和理想、富有哲学意味的乡土三个方面入手,挖掘路遥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乡土情结的深层的精神意蕴。赵学勇教授认为,路遥是一位极具农民气质的作家,能看穿农民内心的淳朴与顽强,路遥构建的陕北农村是有亲切感和诱惑力的,赵教授写道:“路遥的lsquo;关注rsquo;,不是lsquo;爱rsquo;与lsquo;恨rsquo;的交织,lsquo;怨rsquo;与lsquo;哀rsquo;的诅咒,而是以赤子之心的依恋,把自己融入生长于斯的黄土地的。”赵教授的这段话也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在研究《平凡的世界》时,我会带入路遥的生活经历与他对黄土地的看法,去思考作品中主人公的乡土意识。赵教授认为路遥的乡土情结是与时代和农民的命运密切相连的,路遥能够从平凡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内心变化上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农民形象,同时由于路遥自身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路遥刻画的人物虽然有着一定的农民局限性,无法从理性的上将农民意识达到更高的程度,但是这些乡土人物也因此更加现实饱满、有生命力。赵学勇教授的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路遥创作时的心理历程,学会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剖析作品,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路遥笔下的乡土中国儿女们的精神世界、生活与理想,为我从乡土意识的角度研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研究路遥的乡土意识的相关文献的了解,决定从黄土高原上的风景、陕北地区的乡风民俗、乡土意识中的人文情怀三个方面来为切入点来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因此,我又收集了一些有关陕北地域文化、陕北方言、乡民命运、乡土渴望等的文献,海南大学刘丽丽的硕士论文《现代文明的渴望和传统乡土的眷恋》中以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分别从路遥对乡土传统的礼赞、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渴望、在社会转型时期城乡文明的差距展开论述,展现路遥的乡土观念和人生追求。刘丽丽侧重于研究社会变革时期,农村知识青年的乡土观念和对城市文明的态度,在她看来,孙少安和孙少安兄弟二人是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的,孙少安面对城市文明是有自卑感的,他乐于在农村做一个乡镇企业老板,烧砖窑改善家人和乡亲们的生活条件,他对家人、对乡亲们都有着社会责任感,而孙少安内心牵挂着家人和家乡,但是他愿意去城市做一个煤矿工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无论这群农村知识青年有着何种价值观,但是在路遥的笔下,这群“平凡人”都是有着吃苦耐劳、纯真质朴的优秀品质的,都是对乡土有着深深地眷恋的,无论是坚守乡土,还是在外拼搏的黄原人,最终都会回到这片土地,因为黄土地养育了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少以七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为背景的乡土小说,但是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刻画了一批在艰苦的陕北农村生活的平凡人,他们没有被残酷的社会环境打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乡村群体的互帮互助,实现了自身不平凡的价值,从他们身上可以体会到生命的韧劲,感受到人们对黄土地的崇敬和赞美,意识到黄原人豁达的乡土精神。
中国地大物博,语言也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着特色的语言,方言也是一个地区乡土情结的寄托。因此,在陕北地区的乡风民俗中,以陕北方言为例验证了陕北人民的乡土意识,搜集了有关研究路遥小说中陕北方言运用的文献,王素与梁道礼的《“交叉地带”的乡土话语——路遥方言写作论》中写道;“lsquo;新时期rsquo;以来的陕西作家,在最能标志作家艺术个性的作品的语言组织上存在某些共同的取向,那就是对秦地方言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使用,路遥也不例外。路遥看中的并非是方言在文学叙述中的lsquo;修辞rsquo;意义,也不仅仅是其作为地域文化符码有助于表现地域民情风俗的作用。”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运用了大量的陕北方言,他用大量的方言将读者引入了陕北农村,走进了书中人物的内心。陕北方言的恰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路遥小说的艺术魅力,使得小说更加乡土化,也更具地域色彩。在贺智利的《试论路遥小说与陕北方言》中有这么一段话:“路遥对黄土文化有着敏锐的独特感悟。老一辈作家柳青、杜鹏程都是来自黄土地的深处,他们的作品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却没有路遥作品中那么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黄土文化色彩。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是因为路遥比他的前辈有着更为自觉的文化意识。他的创作动机,既要写出陕北的历史和现实,写出陕北人特有的性格和美好心灵,也要写出陕北特有的自然景观和风貌,写出陕北的风俗和文化。而方言本身就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负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自然会被路遥青睐。”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将方言运用的谨慎节制,能够通过方言描绘出陕北农村的地貌特征、建筑风格、文化意蕴、人物性格等等,强化了小说中的乡土气息,增加了作品的新奇感和真实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和逼真。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献,我也参考了一些其他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中的很多观点都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帮助我更好地去构思我的论文。很多读者喜欢《平凡的世界》是因为他们觉得作品能十分纪实的反映出七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虽然生活苦难之中,但是人物身上永不服输、不畏艰苦的精神品质带给了读者很多的正能量,从书中能带给人希望,告诉人们即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铸就不平凡的人生。但是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平凡的世界》中的乡土意识,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到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乡土意识,能够结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感受到作者路遥以及他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的乡土情结。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