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中PPP模式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8 14:49:26


(新农村城镇化ppp模式的应用)

文 献 综 述

  1. 新农村城镇化阐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强调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发展。

甄晓非认为,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改变传统农村的产业形态,使'三农'发生根本的变化。通过相关数据的考察研究,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城镇化进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且,科技创新对于新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城镇化步伐,并且通过专项技术难题突破,增加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投入,普及科技创新知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有效政策,快速推进新农村城镇化进程。

陈承名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政府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紧密联系的两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付诸实施。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城乡统筹的要求。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层面上,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占人口比重较高的农民群体被边缘化,农村内需受到压制,对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把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它们看作有机整体,也就是说,既要联系新型城镇化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又要联系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使它们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刘国斌与杜云昊在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研究生发现中国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世人瞩目成绩的同时,在其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需要生态文明的实施理念,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断强化生态效益和生态水平,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吴杨,丁家云,杜志雄的 研究中发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需要及时调整失衡的工农业和城乡发展关系,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发展状态,实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以消除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从而真正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城镇化相辅相成的,两者一起驱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小城镇与农村具有较密切的空间联系,在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镇具有显著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城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辐射源,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的扩散使农村与城市共享文明。

徐光平认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都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者之间虽然落脚点不同,但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从地域空间上看,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新型城镇化自上而下地将城镇系统延伸到乡村系统之中,而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地将村庄整合到城镇体系之内,新型城镇和新农村共同构筑起我国的新型城乡体系。从人口流动上看,农民工是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主力军,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而返乡农民工则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从产业基础上看,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共同的产业基础,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看,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二者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打破城乡界限,尽快实现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