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美丽的花朵,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宝贵的馈赠,也渐渐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花相关的点点滴滴早已渗透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花文化。在现代的设计理念中,现代平面设计需要的就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出独有的魅力:时尚与传统结合,没有冲突只有融合,从而达到相互彰显的效果。现代的时尚感在传统文化映衬下更具有厚重感和文化感,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的时尚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所有的创新是设计行业应具有最基本的需求,中华民族具有特色形式的文化底蕴,花文化也在其中,这些花文化的别具韵味,如果能运用到设计中,那就是最适合的灵感来源,设计元素也自然而然的会久远的传承下去。如果想把现代设计元素,与久远的传统的花文文化相结合,那是最完的搭配,不仅仅能达到最佳的创新感受,还能从各种角度观察其审美观念,这样有效的把二者结合融为一体,创造出更有生活深度的设计内容。
传统花文化作为中国千年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了民间文字与语言所不可替代的精神文明。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尤其与人文精神绾结在一起的是人品与花格的渗透,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花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园艺和中华文化史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花卉与中国文学、与中国民俗、与中国美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朱伟在《微读节气》[1]中这样写:重新审视我们古人的生活态度,节令可能是一个有趣的窗口。从春到秋到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鸡犬互为鸣吠,四时自然成岁。人在天地荫庇哺育下,随季与草木鸟兽和谐共生。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日月、星象、草木生长周期、候鸟迁移时间,珍贵就在这四季循环更替的天地万物关系中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认识论。无论朝代更替、即使兵荒马乱也不被影响,一代代人复归为泥土,又一代代诞生,他们就支持着一个伟大的民族,有滋有味的生生不息。
在对“花样”元素进行选择时,读到了孙小美的《咫嗅芬芳》[2]中写到:二十四节气探花之旅,没有繁复的花型,没有妖娆的色彩,只是简简单单的几片花瓣,轻轻浅浅的一抹色彩,映着蓝天,带着水珠,迎着风雨,在山川大河间自由绽放。希望这些或美丽或妖艳或奇葩的植物,能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奇妙的植物世界,欣赏四时不同的美丽,一同徜徉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中。
在审美与设计情感方面,顾建华曾在《艺术设计审美基础》[3]中写到:艺术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是内在审美结构的外化。因此艺术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审美情感活动,情感是艺术的特质。审美情感将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活跃因素,直接深入艺术创作和欣赏之中,成为连接审美心理其他功能的中介和动力。在艺术审美创作中,始终是浮想联翩,形象不断出现,而情感则调动各种心理功能,是想象插上翅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创造艺术典型或意境。
在图形设计的色彩关系中,田园和宋美音在《举一反十配色设计诀窍》[4]中写到:互补色相的运用,对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有着独特鲜明的另类效果。在作品中运用互补色进行搭配,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观者以深刻的印象。单一色的渐变,是色彩产生由明到暗的过渡变化,从而使图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感,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使图形显的更为形象、生动。多种色相的过度渐变,对于表现画面的层次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不同色相间的国度变化,可是画面呈现出明显的视觉差异,从而表现出作品明显的层次感。
同时,传统花样图形也需要创新,王素洁在《浅析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5]写到:现代平面设计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艺术表现上也应该更加注重设计的文化性、视觉美学的创新性。李可染关于中国画的创作曾说“要以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对于中国传统图形当代设计师也应打入传统而后推陈出新、打破陈规,创新发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