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禁忌语的专家尼曼和西尔费指出:“禁忌语的最早主题无疑是宗教性的。”也就是说禁忌语起源于宗教禁忌。原始时代的人们相信自然力量,迷信神教,所以最初的语言禁忌都与宗教迷信有关。冒犯神灵要遭惩罚,沾了晦气则会倒霉。本文试图从宗教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中的禁忌语作一对比研究。
- 引言
英国航海家James Cook(1728-1779)在1777年航行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发现并记录了该地
有关taboo的种种资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卑贱之物不能随便触碰。而所谓的语言禁忌也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所谓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或代用。禁忌语受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对不能直接说到的人事物采取规避的词句再重新表达出来。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发展、道德趋势、价值观念、文化发展、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在语言中的反映,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禁忌语也在被丰富着、发展着,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研究背景
Taboo一词是直至十八世纪由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从南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波利尼西亚语中引进,它在波利尼西亚语中的原义就是宗教性的。人类处于婴儿时期,未能理解自然现象,于是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恐惧,从而导致了迷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了神力。所以说,语言禁忌起源于宗教迷信,宗教信仰的多种多样就会必然导致了语言禁忌的多种多样。
英国和美国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他们都笃信上帝,这种宗教信仰的统一性必然会对禁忌语产生巨大的影响。处于对鬼神的敬畏,神明与魔鬼的名字一定要避讳,上帝的名字就是最大的禁忌,构成整个西方道德规范的《圣经》中的“十诫”就明确规定:不可妄称耶和华上帝的名字,妄称上帝者,耶和华必以他为有罪。在中世纪,宗教禁忌特别多,当时的封建倒是们将臀部、甚至颈部、下巴、前额等身体部位列为语言禁区。十九世纪的西方是矫揉造作的时代,人们不能说胸和腿,甚至是鸡的那两个部分都不能说。
在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宗教上人们擅长用一些颂词来称呼他们敬仰神灵,而对恶魔就规避。在性方面,受到佛家禁欲思想的影响,加上儒家思想对男女道德的强调,认为“万恶淫为首”,性事和性都带上了不干净的成分,有很多的忌讳。汉语中,对“死”的忌讳尤为繁多,汉语中会说原指棺材的长和宽的“三长两短”来隐指死亡,小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能说带有死字的词语,年纪大的听了也不吉利。
而造成中西方对禁忌语运用的不同有各种方面的原因,例如历史、经济、文化方面。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禁忌反映了人们共同的追求美好、平安的各种期望,这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方差异有更深的了解,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得体地、规范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三、结语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文献综述
- 《公报》杂志与亨利劳森的文学创作文献综述
- 英语应用中的汉语干预文献综述
- 西藏旅游景点译文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 EFL写作中心对学生英语写作发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