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国外研究现状
PPP模式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其以使用者付费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直到土耳其在80年代提出BOT模式,PPP模式才在欧洲各国开始大规模使用,而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组织也开始大力推广该模式。
BT模式是一种广义上的PPP模式,它在很多方面是与PPP模式存在相似之处的。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它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服务或者是公共用品,形成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无论是什么项目模式都存在着风险,国外学者A. Ng, Martin Loosemor[1](2007) 通过澳大利亚南部新铁路的案例分析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风险分配决策的基本原理及其后果,指出当项目风险适当分配时,最受益于私人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但是考虑到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法律、政治和经济复杂性,想要将项目风险适当分配,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情况下,项目风险的估计不足,其结果只能是增加成本和造成项目的延误。与A. Ng, Martin Loosemor 的风险分担不同,国外学者Pennock, K, Y. Y. Haimes[2](2002)认为随着每一项新的技术开发或工程技术的完成,人类的努力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它们的复杂性。这一趋势导致了政府和私营单位开发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的爆炸式增长。他认为有一些原则普遍适用于所有的风险管理,最好的方法往往是由该项目的独特特性驱动的,并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没有一组固定的关键风险,风险管理就会变得更具有挑战性,而且项目的风险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以确保它们始终处于控制之下,所以风险跟踪对于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化和改革,BT 建设模式应运而生。“BT”是Build-Transfer,即建设 - 移交,是政府利用社会资金来进行基础建设项目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BT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它与BOT,TOT,ABS这三种融资模式不同,BT模式只有建设与移交两个部分,在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只要在工程竣工后按合同约定将工程移交给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就能够收回投资及回报。BT 模式回报率较银行贷款高,回收期较短,目前采用 BT 模式进行项目投融资建设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学者段轶[3](2013)指出,虽然BT 模式项目建设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脱颖而出,然而它在项目的管理和运行上同样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问题和风险。他通过对现在的BT项目存在相关法律法规都还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其合法性缺乏明确的规定、主体及组织形式多元化、未指定统一的合同范本政府换届、成本等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三种风险控制方法,分别是健全项目管理架构,完善管理体系、革新管理思路,优化管理配置和加强合同管理及潜在的合同风险控制。吴贤国[4](2013)认为BT 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分别是前期准备不充分、设计变更频繁、投资控制难度大、移交管理不规范、风险分担不合理这五个。针对这五个问题,她提出了加强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 BT 项目投资管理、完善项目移交管理机制、完善 BT 项目风险分担管理体系这五点对策与建议。虽然BT模式如今刚刚兴起,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但是BT模式在国内已经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的非盈利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就是采用的BT模式。
关于BT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和国内对BT模式研究的概况,王立峰[5](2011)在文章中进行了阐述,并对BT模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首先,他介绍了BT模式的特点,B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建设方式,它的移交和付款具有强制性,项目公司和投资方需要共同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且可以实现“政府按揭”。随后,他对BT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和BT模式在国内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BT模式的四个优势,分别是采用 BT 模式有助于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采用 BT 模式有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结构多元化、采用 BT 模式可以为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渠道、采用 BT 模式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和实现社会稳定。早在上世纪80年代,BT模式就运用于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而在我国,上海是我国最早采用BT模式的,可是这也到了1998年,所以,BT模式现如今对我国来说还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对 BT 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内大多数学者提出的 BT 概念基本都是从BOT 类和项目融资类专著中引申提出。吕俊志[6](2014)从投资控制角度出发,对BT模式下市政工程的投融资成本、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控制要点、回购以及风险进行了分析,他得出若采用 BT 模式进行项目建设,政府在一定时间内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权交由投资承包商进行建设,政府对项目进行宏观控制、间接管理,那么将会造成投资控制难度大,投资超支的现象。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项目都存在着风险,更不用说刚刚兴起的BT模式项目了。唐钱龙[7](2015)指出,BT模式主要存在六种风险,即金融风险、政治风险、建设风险、生产风险、项目回购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其中,项目回购风险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需要对政府的财政状况做好详细的评估,分析政府是否完全具备项目回购能力,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冷洪明[8](2016)针对BT模式下市政工程风险规避与控制提出了把握投资决策加强投资风险管理、明晰合同细则加强合同风险管理、通过工程索赔化工程变化风险为利润、改变项目目标回避项目风险这四种对策。
BT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建设模式,大多是由政府和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由政府发出招标信息,吸引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投资。那么就需要对BT项目投资进行调查和评估。杨梅[9](2014)指出,在了解BT项目信息后, 需对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包括回购方的基本情况、项目批复情况、工程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及进度要求等。在调查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评估, 避免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的盲目情况。在收集到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后,就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经过详细的分析,再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对于BT 投资建设方风险防范,刘丹[10](2017)提出了以下五个措施,分别是选择熟悉的领域承接 BT 项目、重视 BT 项目的签约和履约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能力、积极推进融资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并且加强税务管理。
由于BT模式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项目投资方面更是有许多风险,所以中国学者汤长胜[11](2012)和康剑锋[12](2015)二人就市政BT项目投资建设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防范措施。他们二人指出,BT项目投资建设方的风险主要有立项审批风险、投资者融资风险、工期建设成本与管理风险、项目回购风险,这四种风险是BT项目投资建设方普遍存在的。对于市政BT项目投资建设方所要面临的风险,需要有针对的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承担市BT项目的投资建设方进行项目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具备投融资能力,并且还需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前期调研,确定投资方是否可以进行投资建设。同时,加强对合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也显得极为重要,避免由于合同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就是需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和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进行准确的工程造价预算,以免在工程完工后造成损失。
BT项目除了在投资建设方投资时存在风险外,在运行中同样存在着风险。在B T项目运作中,建筑企业是主要的参与者,责任和风险较大,建筑企业如何选择最好的融资模式以达到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如何确定最好的融资建设模式来推动建筑企业在低利润的行业形势下,更好地完成转型升级,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如何选择最好的融资模式而不容易引发各种风险,施工企业在实施B T项目时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防范风险。对于项目运作中存在的风险,洪利[13](2013)从经济,技术、融资、付款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预防的措施。他认为BT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建设模式,,能够大大缓解政府面对基础设施巨额的投资压力,能够分散建设的风险,同时也为投资人对项目实施全方位管理和投资回报提供保证。并通过BT模式的契机,不断地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