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东海县西双湖公园滨水区景观设计
- 前言
随着城市和经济快速增长,滨水区发展也随之增长,这种现象到如今已经有30多年,30多年来现代滨水区的发展告诉我们:长久的成功不仅依靠财政的、组织的和设计的抉择;而是依赖于我们是否充分认识到滨水区发展为复杂的城市更新提供机会,滨水区发展肩负着大规模城市更新的重要职责。它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最综合、最复杂的,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
东海西双湖公园的水晶广场、南湖码头、双湖夕照、东海情怀、水晶塔、十七孔景观桥、赏花岛、十里荷香、植物园、湿地公园等景点相继完成。虽然整个公园有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但由于建设过程中执行不力,使得原有规划布局被打乱,大部分景区没有按照规划得到充分的建设。同时,限于当时的资金条件和建设理念,公园建设标准与水平较低。从整体上看,园景封闭、布局不尽合理、内容单一、设施陈旧,建设粗放等问题在西双湖公园现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随着东海城市的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公园环境面貌,增加景观的景点水平和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一处环境优美的公共休闲空间,东海县政府决定对西双湖公园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将其建设成融生态、休闲、文化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开放性公园。
- 国内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概况
目前, 在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的具体规划设计中, 还存 在着许多问题, 如目标单一、片面的不足和认识上的误区, 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绿化美化效果, 在城市滨水之处营造起 几百米宽的绿带, 并且以保护自然的名义禁止人们随意进 入; 也有的地方为了树立大气、开放的形象, 在靠近滨水的 地方修建起了宽阔的海滨大道或滨河大道⋯⋯这些做法, 其实都影响了滨水景观的和谐, 以致造成各地滨水地区雷 同化现象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在滨 水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以供同仁共同探讨。
- 了解滨水景观带与城市的关系, 给出正确的功能定位
世博后滩公园作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西端、黄浦江东岸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8hm2。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进行设计,于2009年10月建成。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运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4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美国路易斯维尔市河滨公园位于俄亥俄河的南岸, 为半遗弃状态的工业用地。由于在几十年前就沿河建造了高 架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 使得工业物资无需通过水路运输。然而, 市区与河滨之间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功能使用 上都被道路切断了。几乎在高架高速公路刚修完的同时, 人们就开始讨论如何将城市和河流再联系起来。其他城市是通过移走快速路来加强与滨水地区的联系。但是路易斯维 尔市却不能采用这种方式, 因为 64 号州际公路是全封闭高速路, 不仅是城市对外的主要通道, 而且倘若改线将耗费巨资。
设计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了这个难题。 第一方面: 设计师将高架下面的快速滨河路向市区里面移一个街区, 留出空间作为斜坡草坪, 这样就可以释放高架下的视觉空间, 当阳光照在草坪上, 高架下就会显得通透明亮而不会使人在心理上感到很压抑。 第二方面: 设计师在细节的设计上来加强城市与河流之间的联系, 比如线形喷泉水道的设计。线型喷泉水道位于大草坪和节庆广场之间, 作为从城市到河流的南北向轴线, 以增强与河流的联系程度。它是由一系列石灰岩做的喷水池组成, 并逐级降至与河流水面相平, 总长约 305 米。每个喷水池还装有射程约18米远的喷水枪, 形成的特殊景观更 加强了城市和河流之间的联系。 第三方面: 由于河滨位于城市和河流之间, 因此, 设计师在公园内安排了能被广泛使用的活动设施, 形成了符合公众需求的空间场所, 让市民能便捷地到自然环境中活动。实践证明, 公园的设计者和开发商是非常有远见的, 公园建 成后不仅促进了周边地块的开发, 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人来这里居住和工作。
- 从防洪的角度进行规划
滨水地区紧靠水体, 容易受洪水淹没的威胁, 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所以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防洪的问题,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采用更为自然和温和的手段代替大规模防洪工程( 如大坝、河堤)来控制水流。比如采用不同高度的台地做法、设计良好的排水系统、铺装材料和小品应既简洁又能防水等, 这些措施都能很容易接纳和排走季节泛滥的洪水。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