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置艺术作为一门开放的艺术形式,创作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选择的材料丰富,除了雕塑常用的材料以及景观中常用的木、石、玻璃、钢、塑料的材料外,对现成品的利用、重新加工、重组、拆解是装置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关键词:景观装置/雕塑/材料/环境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 材料 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总而言之装置艺术就是场地加材料加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一、装置艺术的概述
装置艺术这一艺术流派有很多人对它不是特别的了解,据记载装置艺术的起源大概分两个版本,一个是被称为装置艺术的鼻祖:在19世纪末一位法国邮差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用水泥、石头和贝壳独自一人修建了造型怪异的“理想宫殿”。另一个版本则是:美国艺术评论家胡・大卫斯认为装置艺术是人类古老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遥远回声。
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时髦,许多画家、雕塑家都给自己新添了“装置艺术家”的头衔。在西方已经有专门的装置艺术美术馆,例如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由1983年的一栋楼发展到2000年的四栋楼。纽约新兴的当代艺术中心,几乎就是一个装置艺术展览馆,在它的庭院中,修筑了露天装置艺术的专用隔间。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在英国,哈德斯费尔得大学已经设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学士学位。在西方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中,装置艺术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1969年至1996年期间,就举办了67次装置艺术展览。在美国美术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装置艺术家。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起源普遍认为是源于劳神伯格的展览。1985年11月18日,劳申伯格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劳氏对现成品装置的娴熟运用,对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1986年1月,一位福建的中学美术教师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道:“劳申伯来了,带来了后现代观念,这种影响很快可见到,起码我个人认为是下一步发展的景观。”在八十年代初,中国人对于装置艺术的印象是从毕加索的牛头和自行车开始的。八十年代装置艺术的市场在中国一直不景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直到今天,人们对于装置艺术依然不是很熟悉,市场依然不是很景气。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装置艺术的曝光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装置艺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以后的发展中装置艺术也会越来越具有趣味性,在三维的空间中,人们可以和作品融为一体,与作品能够有更多的互动,这也是装置艺术将情感融入其中的一大重要的优势。
二、对景观装置艺术的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