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实验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调查文献综述

 2022-08-07 10:11:48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研究进展

摘要: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工具因其有助于推进过程性评价,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参考相应的原则和要求,设计与实施适当的多元化角度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发展,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又能促进学生明确学习意义、积极参加教育实践,同时适时合理地运用表现性评价还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生物的学科核心素养,达到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表现性评价;应用

前言

新世纪初我国开展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1]。新课改的目标是实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转型。“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高阶认知能力,反省性思维等元认知能力,以及沟通、合作和交流等社会能力等都是核心素养强调的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2]。对于这些能力的评价,传统的纸笔评价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学生将陷入被动状态,而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从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入手,更能培养认知能力等。

  1. 表现性评价的含义

不同的教育学家对于表现性评价有不同的定义,来自于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给出的问题答案或展现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3]。W. James Popham认为“表现性评价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当面回答完成任务的方案、步骤,或用纸笔写出任务所要求的相关答案,或创建一个作品”[4]。而Gary D. Borich 和 Martin L. Tombari他们强调,开展表现性评价活动,就是“运用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世界的评价任务,来测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对事物的深层理解”。这个任务考查学生较高层次的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不但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在依据一定的知识结构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又被称作“真实性学习评价(authentic learningassessment)”[5]。我国学者吴维宁在其主编的《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提出:“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文字表达、思维、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来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6]

关于学生评价这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各国研究者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研究。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从兴起到发展至今,只有短暂的几十年时间。表现性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开放性,重视评价任务的真实性,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教与学的改进,是目前国内正逐渐被关注和使用的一种重要评价思想和评价方式。相比传统的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不仅能检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深入考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查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所表现的参与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更能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符合新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理念,凸显评价的教育功能[7]

简单来说,表现性评价就是教师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设计真实有效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按照预先编制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和一定的评分规则,根据学生在一定的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评价方式。

  1. 表现性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同时还是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核心。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表现性评价应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作为评价的目的。评价目标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中筛选出评价的侧重点。表现性评价的侧重点一般在于学生的技能性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