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毛状根染色体加倍对外源基因cyp2e1表达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07 10:12:15

药用植物毛状根的研究进展

摘要: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产生毛状根,并建立毛状根培养体系,已成为生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一种新的途径。由于毛状根生长迅速,遗传稳定性强,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概述了发根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转化方法与影响其转化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发根农杆菌;Ri质粒;毛状根;药用植物

毛状根(hairy root)又称发根、发状根,是由Smih和Townsend于1907年发现并提出此概念,他们发现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 )侵染植物外植体能诱导产生毛状根;Riker等于1930年再次阐述了该现象;1982年Chilton报道发根农杆菌侵染植物产生发状根的机理;到现在为止,已获得了300多种植物的毛状根体系,主要集中在双子叶植物,现已诱导的毛状根多集中在茄科、菊科、十字花科、伞形科、五加科、豆科、蓼科等科,主要是草本植物[1]。单子叶植物诱导产生毛状根的报道较少见,仅见周立刚等[2]从鸭趾草科植物露水草中诱导形成毛状根的报道。毛状根具有生长速度快、遗传性能稳定的特点,并且能够合成具有该植物特征的次生代谢产物,利用此特点,可以解决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短缺、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大、栽培条件受限、人工栽培年限长、人力成本大、药用成分含量低及含量不稳定等问题,为人工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合成有效药用成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现已成功地培养出人参、黄芪、青蒿、丹参等药用植物的毛状根,部分植物毛状根培养成功进行工业化生产[3]

1发根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发根农杆菌属于根瘤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使植物合成冠瘿碱(opine)并产生许多不定根。这种不定根生长迅速不断分支成毛状,故称之为毛状根[4]。根据转化植物体产生冠瘿碱的不同,发根农杆菌及其Ri质粒分为4类:农杆碱型(agropine type)、甘露碱型(mannopine type)、黄瓜碱型(cucumopine type)和异黄瓜碱型(mikimopine type),其中Ri质粒的类型决定了其寄主植物的范围[5]。Petit等[6]研究发现,含农杆碱型Ri质粒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发根农杆菌有更加广泛的寄主范围。

Ri质粒是农杆菌染色体外一个巨大的侵入性根诱导质粒可分为T-DNA区、Vir区、ori区等几个部分。在自然状态下,发根农杆菌通过伤口侵染植物,Ri质粒上的一段DNA分子(T-DNA)能插入植物基因组,其上所携带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整合表达,可使植物产生毛状根。

2发根农杆菌转化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