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进展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如今临床使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不良反应等缺陷,开发新型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热点。本文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普通制剂;生物制剂;纳米载药系统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改变的自身免疫病[1]。其全球发病率为0.5%~1.0%,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30~50岁高发,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2]。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并能出现强直畸形。其特点是多发性,好发于四肢小关节,以近侧指间关节最常见,呈对称性,每天出现晨僵。急性期常伴有低热、贫血、盗汗、消瘦、乏力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最终会诱发全身并发症、残疾,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不明确,可从免疫紊乱,环境因素,遗传易感因素进行研究。目前有研究表明,在RA前期,B细胞和T细胞同时被激活,T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活化的T细胞向关节滑膜处迁徙,激活巨噬细胞并刺激其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包括TNF-alpha;、IL-6和IL- 1beta;,促使滑膜中的成纤维滑膜细胞过度增殖,进而造成骨关节损伤。
现有的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3]。此外,也可采用手术治疗或者物理治疗的方法。但是这些药物存在疗效差、频次高、不良反应严重、成本高、缺乏靶向性等问题[4]。由于靶向制剂具有把药物最大程度递送到靶向部位,使治疗效果最大化的优势,与传统制剂相比之比,有助于实现药物靶向,提高生物领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5],开发纳米载药系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成为当前热点。
- 普通制剂
目前临床常使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中药如青风藤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李锦秀[6]通过分别给RA患者国产美洛昔康和双氯芬酸钠治疗,评价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美洛昔康组与双氯芬酸钠组疗效相近,但是美洛昔康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双氯芬酸钠组,表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安全性要优于双氯芬酸钠。
王贵琳[7]研究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氨碟呤以及来氟米特片治疗,观察组在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泼尼松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DAS评分、VAS评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的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处方药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探讨文献综述
- 具有抗疟作用的新一类疟原虫酪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具有抗肺结核作用的三环咔唑氧化衍生物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小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培养及一点电生理记录文献综述
- 测试胰岛素类似物促进HepG2细胞IGF1受体磷酸化的实验文献综述
- 基于壳聚糖的还原敏感型siRNA递送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 二苯乙烯苷对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文献综述
- 基于烯胺酮合成丁烯内酯类药物骨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