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在肠肝轴中的应用
摘要:肠道和肝脏有共同的胚胎起源,二者在解剖和功能上的联系称为“肠-肝轴”。研究发现肠-肝轴参与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而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在肝损伤、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以肠道菌群为靶点为临床治疗肝损伤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肠-肝轴;肠道微生态;益生菌;肝损伤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肝脏疾病进程中伴有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可通过肠-肝轴诱发或加重肝脏疾病[1]。随着肠-肝轴概念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肠道及肝脏疾病的治疗。本文分析了肠-肝轴在肝损伤中可能存在的机制,并阐述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在急性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1 肠-肝轴
肠道和肝脏有着共同的胚胎起源,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的联系。门静脉为肝脏供应了约70%的血液,而肠道内营养物质、激素等随血液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同时肝脏也向肠道分泌胆汁以调节其活性[2]。由于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使肝脏受到来自肠道的细菌产物和各种炎性因子的影响,故而肝脏被认为是受肠道菌群影响最大的器官[3]。
肠-肝轴由肠道机械屏障、肠道免疫屏障、肠道生物屏障和肠道化学屏障组成[4]。1998年,Marshall提出“肠-肝轴”的概念[5]:肠道损伤后,肠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内毒素经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激活肝脏的Kupffer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导致肝脏损伤和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各种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进一步造成肠道黏膜和远端器官的损伤[6]。
2 肠-肝轴与肝损伤的关系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变结果,严重者会出现比较重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腹水、出血、甚至肾功能不全,这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肝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毒、药物、酒精、化学性毒素等,长期的肝损伤往往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7]。随着肠-肝轴这一学说日益被广泛地接受,肠道作用在研究肝损伤的发生机制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阐明。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的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处方药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探讨文献综述
- 具有抗疟作用的新一类疟原虫酪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具有抗肺结核作用的三环咔唑氧化衍生物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文献综述
- 小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培养及一点电生理记录文献综述
- 测试胰岛素类似物促进HepG2细胞IGF1受体磷酸化的实验文献综述
- 基于壳聚糖的还原敏感型siRNA递送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 二苯乙烯苷对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文献综述
- 基于烯胺酮合成丁烯内酯类药物骨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