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学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对学习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的课堂学习变得有的放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他们才能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才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现状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外
在国外,预习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也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1]。”预习就是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这和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史泰顿提出“PQRST法”或译为“五步一贯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把学习分为预习、提问、阅读、陈述和测试五步相连的程序。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培根就主张学习者应当有思有疑,有探索精神,深入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2]。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其“发展性教学”理论中就提出课堂中的教学任务就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内容要对儿童构成足够的挑战,以激起学生学习激情。他特别强调学生对教材的第一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规律,有所发现,明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争取把知识系统化[3]。这就强调了教学不能是讲解式,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在国外,对预习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自主学习方面。美国著名教育专家Zimmerma在关于自主学习领域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认为自主学习具有三种特性:首先,自主学习过程主要涉及动机、行为及认知等方面,运用自我调节策咯;其次,自主学习是一个在不断反馈中的循环活动;最后,自主学习时要善于运用学习策略。他还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分别从科学的问题、心理维度、任务类型、自主的实质及自主的过程几个方面深入诠释了自主学习的本质。温纳和巴特勒在Zimmerma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详尽的自主学习模型,认为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应包括任务界定、目标设置和计划阶段、策略执行阶段和元认知调节阶段这四个阶段[4]。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学习时机及学习方式等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2.国内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