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体验对愤怒表情识别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12 11:11:47

网络游戏体验对愤怒表情的识别

摘要:对于愤怒表情而言,目前的研究有个比较聚焦的观点,即愤怒面部表情可能共同进化成模仿的成熟和幼稚的面孔,来加强它的社交信号功能。当前针对网络游戏沉浸体验、愤怒情绪以及自控力的单独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的缺陷和空白之处,基于这些研究缺陷和相关理论。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体验和愤怒表情的识别、愤怒表情识别、愤怒表情识别的神经机制、愤怒表情的识别方法、愤怒表情的跨文化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网络游戏体验对愤怒表情的识别研究。

关键词:网络游戏;愤怒表情;识别

一、文献综述

  1. 愤怒表情的跨文化研究

C Wang(2013 )指出个体对于愤怒面部表情具有预备性注意,可以提高对社会危险信号的警觉,有助于个体为应对社会挑战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做好更多的准备。

对于愤怒表情的识别除了涉及到以上研究外,研究者们还进行了跨文化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以艾克曼提出的六种基本情绪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国内孟昭兰等人通过中国成人面部表情的跨文化研究验证:基本面部表情具有人类文化普遍性,基本面部表情是与生俱来的,何良华等人在2005年也证实了这个结论。Z Bu(2006)通过研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获奖运动员表现出的自发表情,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在情绪唤醒情景中做出了相似的面部表情,并且具有普遍性。Y Liu(2007)认为情绪的某些核心成分具有普遍性和生物性意义,与此同时也存在组内优势效应,即人们对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面部表情的识别准确率要高于与自己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面部表情的识别。此后的很多研究也都证实存在组内优势效应。张国华(2012)通过研究同一表情下不同文化被试的肌肉变化,发现对于平静、羞耻、轻蔑、愤怒、惊奇、悲伤和快乐这些表情而言,同样的表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会产生不同的肌肉变化,也就是说这些表情是具有文化差异的,而对于恐惧、厌恶和尴尬则没有这种差异。但是汤艳清等在2011年研究了中美两国被试对6种基本面部表情的识别,却发现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人,美国人对于男性愤怒和女性悲伤面孔的识别率显著高于中国人。这一点得到了后续研究的支持,魏华( 2012)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对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的多样性期待中发现,不同的文化可以把普遍性的基本情绪按照自己的期待塑造成具有本土特征的表情,这个结论在韦程耀和赵冬梅(2012)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2)关于愤怒表情识别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多采用标准化照片或简笔画作为面部表情识别研究中的刺激材料,后来人们发现静态刺激的特征与现实刺激的差距较大,前者大多是对特意呈现出的某种面部情绪表情拍照,缺乏表情发生时的自然流露效果,于是研究者们就开始对目标刺激的状态进行优化。赵静(2013)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会受到所处情景的影响。实验证明动态面部表情的识别效果要比静态面部表情的识别效果好,他们认为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静态的面部情绪图片作为实验刺激,比如照片,除了令人质疑的生态效度外,这些刺激可能还缺乏可以区分情绪差异的实质性线索,而在动态的面部表情中,人们可以系统地利用表情动态的不同方面来控制或操纵其他的线索来加深感知的准确性,比如确定头部的位置和凝视的方向,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情绪推测。马秀兰(2011)发现用动态视频代替静态图片可以增加情绪识别的准确性。刘贻新(2012)认为,当前面部表情分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个静态的过程。因为一个面部表情是一个序列的一部分,在这个序列中不同的肌肉相互组合与情绪类别以一个瞬间的顺序共存组成面部表情,而且面部表情识别过程尤其是与威肋、表情相关的面部识别对于情景的推测是至关重要的。

(3)愤怒表情识别的神经机制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