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管理策略文献综述

 2022-08-14 10:45:42

我国小学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研究综述

摘要: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是班级内部自发形成的群体,客观、广泛的存在于班级之中。非正式群体对于我们的班级建设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类型、特点、作用等方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于建设的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 ;非正式学生群体 ;管理策略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概念的界定

(一)正式群体

在管理心理学中,正式群体指的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1]在学校中,班委、中队委、学生社团组织等都属于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组织任务、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建立起来的。

(二)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心理学家梅奥在进行为期5年的霍桑实验后提出。[2]美国学者加里·约翰斯在其著作《组织行为学》中提出“非正式群体是缺少组织规范的由于成员对共同利益的反应而自发形成的小团体。”[3]《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对非正式群体的定义是:“非正式群体只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4]中国还有不少学者基于不同标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梁红从群体形成的原因着手,认为在班级中以个人的偏好、兴趣等为基础自然结成的、未有明文规定但有一定关系结构的群体称为学生非正式群体。[5]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从群体成员的数量、群体的主体等角度进行定义,不同的定义角度有利于我们对这一概念进行多维的思考。综合来看,“有相近的价值观念、自发形成、无明确组织规定”是学界比较公认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特点。

二、小学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