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研究综述
摘要: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是班级内部自发形成的群体,客观、广泛的存在于班级之中。非正式群体对于我们的班级建设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类型、特点、作用等方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于建设的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 ;非正式学生群体 ;管理策略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概念的界定
(一)正式群体
在管理心理学中,正式群体指的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1]在学校中,班委、中队委、学生社团组织等都属于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组织任务、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建立起来的。
(二)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心理学家梅奥在进行为期5年的霍桑实验后提出。[2]美国学者加里·约翰斯在其著作《组织行为学》中提出“非正式群体是缺少组织规范的由于成员对共同利益的反应而自发形成的小团体。”[3]《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对非正式群体的定义是:“非正式群体只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4]中国还有不少学者基于不同标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梁红从群体形成的原因着手,认为在班级中以个人的偏好、兴趣等为基础自然结成的、未有明文规定但有一定关系结构的群体称为学生非正式群体。[5]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从群体成员的数量、群体的主体等角度进行定义,不同的定义角度有利于我们对这一概念进行多维的思考。综合来看,“有相近的价值观念、自发形成、无明确组织规定”是学界比较公认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特点。
二、小学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