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型毒品认知与态度调查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5 10:47:21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新型毒品认知与态度

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及分析大学生对新型毒品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认知态度,为学校开展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提供依据,加强大学生对新型毒品的防范意识,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新型毒品;认知态度

背景: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中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因为其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故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1]

根据此类毒品的毒理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和可卡因;第二类是致幻剂,包括植物来源和化学合成的,代表物质有色胺类(如裸盖菇素)、麦色酰二乙胺(LSD)、苯烷胺类(如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 苯环已哌啶和氯胺酮);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俗称“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氟硝西泮和gamma;- 羟基丁丙酯(GHB)[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与之同时,物质上的富裕也为新型毒品的大行其道提供了便利。据报道,近年以来,新型毒品由于其具有加工工艺简单、隐蔽性强、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传统毒品,成为全球范围滥用最广的毒品[3]。而新型毒品的滥用则会造成严重的个体、家庭、社会三重危害,加重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4]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几年来中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禁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中国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其中青少年吸毒现象更是未得到有效控制[5]。据国家禁毒办《2011年禁毒报告》显示: 2010年查获的11.94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超过80%,其中18岁到35岁的有9.1万名,18岁以下的有5000多名[6]。另外,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官员的介绍,近年中国“90后”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增长十分明显,比如2008年公安机关掌握的“90后”吸毒人数为1.7万人,2009 年迅速增至3.7万人,1年内增长115%。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也表明,新型毒品的发展趋势,正朝着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青少年蔓延[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