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科学史记录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的发展及其探索的历史进程,还包含了科学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新知识的研究方法,凝聚了古往今来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智慧。将科学史融入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而且能够传递给学生一些伟大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思想。基于上述原因,教育家们给予了“科学史在教学中的融合”很大的厚望,对于科学史教育的研究也从未中断。本文将从科学史教学的现状、科学史教学的课程设置及教材设置、科学史教学的融入方式、以及教师的培养四个方面展开综述。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科学史;教材;教师培养
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点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这是在教育中被广泛被探讨的问题之一,历史上也有许多教育学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这当中,大部分的教育学家都认为,知识与能力并重,但在两者相冲突时,应该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然而,反观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学校或是老师都明显更加重视怎样能使学生快速的学会做题,怎样能使学生考高分,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真正的掌握,或是能否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应当要将教育理论细化,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完善教学过程。
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笔者发现将科学史融入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显然不失为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良方。郝敬云在《简论我国初中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史——关于科学本质的体现》一文中提到了“科学史是促进学生理解、把握科学本质的载体”[1]。袁维新在《科学史教育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模式》一文中提到了科学史教育的教学价值:1、开展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历史的维度去把握科学的本质;2开展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科学的人文内涵;3、开展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2]。在Pry Tee Oon和R Subramaniam《The nature of light: I. A historical survey up to the pre-Planck era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一文中介绍了对光的本质研究的发展历史,并指出了光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对于教学的意义[3]。首先,学生可能持有的错误理念很多都是科学家们所提出的错误思想,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史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用科学家的实验和推理推翻学生的错误观点;其次,历史上科学家的错误观点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在科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也能够使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枯燥的公式和定义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袁维新在《科学史教育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模式》一文中介绍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重大事件[2]。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就率先将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领域。199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通过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了中学生通过科学史内容学习所要提高的认识:(1)许多人对科学传统做出了贡献,通过对科学家个人的研究,增进四方面的认识:科学的探索、作为一种人类努力的科学、科学的本质、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历史上,科学是由不同文化中不同的个人来从事的;(3)通过追溯科学可以表明,科学的革新者们要打破当时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并得出我们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的理论,曾经是多么困难的事。这三点看似简单,但是很明显的让学生知道科学非真理,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勇气和科学探究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质疑、批判的精神。
反观中国的科学史教育,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理论层面上,人们对于科学史教育的价值仍不甚明确。以中国初中科学教材为例,朱晓民和马勇军在《文化视野下中学理科教材中科学是内容分析》一文中就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9套立刻教材进行的分析[4]。在调查中总结了现阶段科学教材发展的一些特点,从中可以发现中国科学史教育的一些不足:(1)对科学史文化问题凸显不够;(2)科学史内容选材上不准确和不全面;(3)科学内涵表现得还不够完整;(4)对爱国主义认识的偏狭冲淡了科学史的文化内涵;(5)各学科教材中通过科学史促进理解科学文化的意识差异明显。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