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31 10:05:38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大城市群的生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分别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特大城市群的内涵、特大城市群生态效应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认为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效应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程度加深,并且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在城镇化模式的演进、城镇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机理与过程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型构建上。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主要集中于单要素的影响研究,而对生态环境反过来影响城市化进程研究较少。另外,目前学术界对于如何协调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较少,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关键词:特大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效应

一、文献综述

如今城市化本身几乎是唯一被看作是现代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直接指标[1]。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城镇化进程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城镇化率超过了50%,超过34.7亿人住在不同规模的城镇之中,预测表明,城市居民将持续增加,到2030年,全球超过2/3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中[2]。随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扩张,特大城市群的生成,已成为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城镇发展的显著特征,并将在未来持续发生[3]。与此同时,特大城市群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从20世纪四五十年底以来,城市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被各国政府提上了日程[4]。因此,研究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协调城镇化和生态效应的关系,引导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健康、科学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城镇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6年,城镇化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7.35%,年均提高1.03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其中,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化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由26个城市组成,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