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课程中化学部分的衔接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1 22:04:04

中小学《科学》课程中化学部分的衔接教学研究

摘要:浙江省的中、小学《科学》课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历着重大的改革,它包括教科书内容的革新和《科学》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从科普式读物的《常识》到教科版的《科学》,一个更加完善的科学知识框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形成。纵观小学和初中的《科学》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通点,结合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这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特点,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哪些内容需要衔接,这些内容又应该怎样去衔接。化学在中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为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科学的思维体系,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深入探讨中小学《科学》化学部分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科学》课程; 化学; 教学衔接

一、文献综述

(一)、引言

首先,综合比较中、小学《科学》教材的体系,两者有趋于类似的框架和相似的学习内容,例如两者都强调“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统一性。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小学和初中科学学习的相关性,重视两者的衔接,要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科学课程学习有一定的连续性,要用开阔的眼光来进行科学教学,而不能仅停留在小学或者是初中单个阶段的科学教学。

其次,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存在“裂隙”和“重叠”。就“裂隙”而言:是初中课堂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小学课堂中的拓展性知识均被授课教师所遗漏,导致最后中学生对科学学习中部分基础性衔接内容的掌握不足,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就“重叠”而言:是初中课堂上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回顾小学的基础知识,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且教学效率也不高;或者是一部分小学教师拓展了太多初中知识,本不该在小学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教师也进行了补充,导致一些小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上存在困难,反而造成了不好的效果。

“裂隙”和“重叠”这两种现象的发生,关键在于中小学科学教师对教学衔接的关注度不高,没有深入了解过中学和小学的科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异同点,没有深入分析所教学生的特征,没有及时参考小学教师或者初中教师在相关知识上的授课内容,而只是按照各自的教材和进程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且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阶段的考虑也不够全面,没有紧密联系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内容。

(二)、衔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