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丹燕的“上海怀旧”
摘要:陈丹燕作为90年代以来“怀旧热”的主要代表,学界对她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从起初在怀旧现象的评论中直接将其作为一个对立面的呈现,到之后渐渐肯定其在上海书写中的意义,并指出其书写的困境。就陈丹燕的“上海怀旧”书写而言,研究者或学者始终立足于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对其文本进行分析评判,故本文欲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对其笔下的“上海怀旧”做简要的探究,从作家立场来观其笔下的“上海怀旧”书写。
关键词:陈丹燕;上海怀旧;生平经历
一、文献综述
伴随着90年代上海城市的转型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出现修复旧建筑,流行旧照片、旧月份,涌现大量有关上海怀旧的文学作品等现象,形成了“上海怀旧”的潮流,有种时光倒流的恍惚,迎着全球化的背景,打开一条通往30年代的记忆长廊。陈丹燕便是此时文坛“怀旧热”的弄潮儿之一。“lsquo;怀旧rsquo;对应的英文是nostalgia,而从词源角度考察, nostalgia 源于希腊语的nostos 和 algia。前者是“返回家园”之意, algia 后者表示痛苦的状态, 结合起来指渴望回家之痛苦;后发展为病理学用语“思乡病”;及至近代,开始“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被当作lsquo;某种人类疏离(estrangement)的基本状况rsquo;来谈论”。1
“上海怀旧”的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20年间,前人从不同视角对“上海怀旧”现象进行了阐释与分析。“众多研究者对“上海怀旧”这一文化现象解析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对都市文化现象的分析上一方面集中在对上海怀旧现象背后历史意蕴的挖掘另一方面对这一现象的心理、社会、消费等从精神到物质领域的原因进行具有启示性的分析”。2许多学者例如张旭东、李欧梵、包亚明等对于“上海怀旧”这一文化现象,褒贬不一,评价多样。
张旭东在《批评的踪迹》里提到“在1990年代的中国丈化市场上,怀旧是一种时髦,它试图通过回到过去,创造一种物质丈化气氛,从而克服幻想和影像的虚幻世界中的失落,追寻和重现上海甘有的索高。然而,作为一种彻底的后现代和后革命砚象,它对历史时代的经历和表现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澳视被1992年之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乌托郊所加强”。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受到上海学界的公认,他们基本上都认为lsquo;怀旧rsquo;是一种时髦的假象,是一种lsquo;后现代rsquo;和lsquo;后革命rsquo;时代的商业现象,一种文化消费”,3以对历史的视角集中对于部分上海女作家以“女性化”、“小资情调”的狭隘视野进行书写的行为进行批评。查阅知网的这一期间的相关优秀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对于怀旧现象也大多是从社会文化和商业消费领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很少探讨作家笔下上海怀旧的书写内容,因此对于具体文本中呈现的lsquo;怀旧rsquo;研究比较少”,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部分热衷“上海怀旧”书写的作家进行个案研究的多集中于对其文本文学性的研究。4另外也有对不同作家“怀旧书写”进行比较研究的,例如通过解读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文本来阐释两位作家怀旧创作的异同,5但这样的比较研究成果不多。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