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绥宁苗族婚嫁习俗的传承与开发文献综述

 2022-09-03 22:48:14

论绥宁苗族婚嫁习俗的传承与开发

摘要:绥宁苗族的婚嫁习俗在绥宁苗族先民的千百年生活基础上产生,是绥宁苗族古老文化、传统风俗的形式再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苗族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旨在探讨绥宁苗民的婚嫁现象,对其产生的缘由加以分析。并且对绥宁婚嫁习俗的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对绥宁苗族婚俗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提出由当地特色的婚嫁习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设性策略。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绥宁;婚嫁习俗;传承;经济;开发;旅游

一、文献综述

绥宁县位于湖南西南边陲,处于巫水中游,其初以治地取名莳竹,后因苗民反抗斗争不息,朝廷为达“抚绥而得宁”之目的,故改名为绥宁,沿用至今。绥宁苗族隐匿在湖南深山之中,与外界鲜有交流。关于绥宁苗族婚嫁习俗,由于地处偏僻,传统文化保存意识不强,又囿于资料限制及研究条件的种种局限,使得研究绥宁苗族婚嫁习俗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还是采用的是史料研究法、口述法以及实地调查法。史料研究法,我将尽力去图书馆以及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寻找到与绥宁苗族婚嫁习俗相关的资料信息,也将尽最大的能力去搜集史料,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因为只有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我自己的真正理解和分析。但我不仅只需要搜集史料,也还要搜集在我之前的国内外学者的著作资料,毕竟通过他们的研究和探索,我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根据老师所给我推荐的书目,我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白虎通德论》。《史记》是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从中我了解到古人对“婚姻”二字的解释是:婚代表婚姻发生多在黄昏时间;结婚之后,女子将跟随丈夫,所谓“昏者,昏时行礼,故曰昏。姻者,妇人因夫,故曰姻。古时婚姻重在亲迎,亲迎必以黄昏之时,故称为昏”。通过这些史料,我能够更好地了解绥宁的历史以及古代的婚嫁习俗,充分地利用这些史料,总结出绥宁苗族婚嫁习俗的由来。其他专门的著作有: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袁公湘、洪保青、蒙海涛、肖博文所著的《风情绥宁》,对绥宁县的民族历史以及文化思想做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对分析出苗族婚嫁习俗的历史成因有一定的帮助。这本书对于苗族文化习俗都有一个简单的介绍,但是对于婚嫁习俗却没有太深入的探究,只是简单地将婚嫁习俗的的内容进行阐述,比较粗略,但同时《风情绥宁》给我带来的帮助也有很多,因为它整体全面地介绍了绥宁的地理位置,民族历史以及它发展的整个历程,从这些资料里,我也能得到很多关于绥宁苗族年代较远的事,对于我的论文来说,也是受益匪浅。最值得一提的一本书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吴忠军所著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这本书,也给我带来极大的帮助,这本书对于民俗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方向做了很好的阐述。对于我写苗族婚嫁习俗与民俗旅游有十分大的帮助。本书分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旅游研究”两大部分 ,上篇的内容有 :龙胜民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龙胜民族历史的开端 ;龙胜苗族民俗文化;龙胜瑶族民俗文化;龙胜侗族民俗文化;下篇的内容有:龙胜民俗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龙胜民俗旅游现状;龙胜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桂北桂中民俗旅游开发研究;民俗旅游开发与广西旅游大省的建设;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设想;民俗旅游的几个理论问题;民族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及其开发;民间传说在旅游中的作用及其开发;都市民俗旅游村与广西民俗文化。全书以龙胜和广西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开发和管理、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民俗旅游的理论认识 ,提出了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化模式及开发的其本原则,探索了在旅游开发中如何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途径,构思了民俗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而张萌所著的《土家族婚嫁风俗研究》对我论文的思路影响也较大。这篇论文是从土家族嫁娶风俗出发对当代中国婚俗进行研究的论文,试图对土家族特殊的嫁娶风俗进行描述性研究,将土家族的婚俗概括为包括43个不同礼仪的一整套民俗制度。在描述性研究后,笔者更进一步试图对土家族婚俗的形成进行解释性研究。认为土家族特殊婚俗的形成是土家族居住环境、民族历史以及与汉民族文化的互动的综合作用,并指出目前土家族的传统婚俗正处在消亡的边缘。通过对理论研究的深入,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认为当代土家人民缺乏主流的婚俗,正处在旧的婚俗被抛弃,新的婚俗尚未成型的时期,土家族婚俗具有许多的优越性,因此应该将土家族婚俗融入中国当代新婚俗,以实现对土家族婚恋民俗的保护。这篇论文对于土家族婚俗的成因及民族历史分析得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如何对土家族婚恋民俗进行保护却并没有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只是较为简单粗略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却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思路。但是通过这篇论文,我基本上能理出自己论文的思路,对苗族婚嫁习俗进行阐述、对其成因进行探究、对其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如何利用婚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另外我参考的外文文献有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英国詹·乔·弗雷泽的《金枝》。詹·乔·弗雷泽的《金枝》对我的论文可以说是一本很值得一看也很值得研究的书。“金枝”一词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史诗《埃涅阿斯记》里讲述了古希腊、罗马的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提到了“金枝”。弗雷泽在《金枝》这本书里不是指的这个故事,而是一种古罗马曾经有过的古老的地方习俗,《金枝》这本书不仅记载着古老的地方习俗,而且也分析了这些古老地方习俗的成因。通过这些习俗的成因,我也会举一反三,对苗族的婚嫁习俗成因进行探究。当然还有参考了一位95岁高龄的绥宁苗族老奶奶,一生从未走出过绥宁县,通过采访她回忆她当时结婚时的婚嫁习俗,以及结合各种搜集而来的资料,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料。实地调查法,我是到绥宁苗族民俗博物馆,去参观绥宁苗族人民结婚时所用之物,对我帮助也极大。当然在这些史料、口述资料和学术界对婚嫁习俗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基础上,我还要再作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然后根据论文写作的需要对资料进行合理的采用。我也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资料利用起来,得出我自己的结论,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

(一)、史料

[1][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 [2][东汉]班固撰:《白虎通德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