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的文化交织 以民国时期服装设计师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4 21:19:53

变革时代的文化交织:

——变革时代的文化交织: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伴随着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礼制的瓦解,传统服制也随之崩塌。在民国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服饰也进入一个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服装设计师应时代之需求而产生,进行服装设计工作,然这一时期在服装设计方面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开创了(现代)中国服装设计的先河,将中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新思想完美结合,引领了民国时期服饰界的时尚潮流。但是他们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师,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文化领域,没有专门学习过服装设计。而且不以服装设计为主业,也不因此得名,后人也不将其归为服装设计师之列。服装设计在他们看来只是闲来的逸事,却在这不经意间将不同的文化与领域交织在一起,形成变革时期独特的服装设计。

他们的设计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舆论息息相关,他们设计出了即符合本国审美需求,又有自己的特色的作品,同时也与国际时尚潮流接轨,使当时中国的时尚界大放异彩。同时,他们也因时局的变动而消失,他们只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们曾经存在过,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民国;服装设计师;非专业;文化交织;时政;社会舆论;国际潮流

一、文献综述

民国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伴随着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礼制的瓦解,传统服制便显得不合时宜。早在清末,康有为、伍廷芳等人就提出“断发易服”之说,但未能实施,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政权更迭,服饰等级制度消亡,“改正朔,易服色”成为必然。1912年10月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大礼服为西式中料,常礼服为中式袍褂式,女子礼服仅为中式。但是法案在实际实施中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所以当时就处于一种乱世乱穿衣的状态,西式服饰、中式服饰或半中半西式全凭个人喜好。

在这样的混乱之中,却给中国服饰文化和服饰设计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张爱玲在其作《更衣记》中这样描述到:“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景象hellip;hellip;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偷悦。”[1] 20世纪初,“红帮”裁缝金鸿翔、金仪翔兄弟创办一家女子西服店,这是我国第一家女子西服店,这些舶来品颇受时人青睐,往往被抢购一空。但也有一些人觉得西服穿着舒适度欠佳,便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风尚。随着大型百货公司、知名制衣店铺的增加,行业竞争激烈,“时装公司和各大百货公司纷纷采用广告宣传、橱窗陈列、模特儿展示和新颖的服装款式工艺等手段,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当时上海不少的报刊杂志,都开辟服装专栏,及时传播服饰信息,约请著名画家设计新装,像《良友》画报、《妇女》杂志、《玲珑》杂志和《永安月刊》等,便经常刊登lsquo;新装rsquo;绘画;各大百货公司、服装公司、纺织公司等,不断举办服装展演;电影业的繁荣,更为服饰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上海的各大影业公司,都不惜重金,雇请时装专家为影片中的女主角,设计新颖别致的服饰。”[2]时尚讯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一些摩登女性的穿着被效仿追逐。一些服装公司便请来设计师来设计既时尚又适合中国人穿的服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