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lsquo;民族自信rsquo;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对本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发展前途的信心,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本文通过梳理关于民族自信、毛泽东的民族自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族自信、国外学者对民族自信问题的文献资料,分析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自信思想的可以进行研究的方向,包括民族自信思想的内容、缘起及对当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的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 ; 民族自信; 抗日战争;
一、文献综述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带领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毛泽东的革命、建设生涯中,其民族自信心至始至终都焕发着夺目的光彩,激励着中国人民。毛泽东同志的民族自信,在他带领中华民族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果实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深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自信思想,将之投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此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并持之以恒,助力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
- 关于民族自信问题的研究
关于民族自信问题的文献资料非常多,多数学者从文化角度出发论述民族自信,其中郑大华在《“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想》中着重谈论了民族自信问题。他从张君励的“一个国家能立于天地者,必其国人有其民族自信力”着笔,提及沈碧涛的《国人的危机》:“lsquo;自信力维民族最要之观念rsquo;,但自中西交通以来,因中国的一败再败,中华民族的自信力受到沉重打击,这是lsquo;我们的最大的危机rsquo;之一”。再论及胡适的《信心与反省》、《再论信心与反省》、《三论信心与反省》等,分析评价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承认民族自信力的确不能仅仅建筑在歌颂过去上,而必须认真地对过去进行lsquo;反省rsquo;,因为一味地歌颂过去必然会导致人们的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和与其他民族的差距,但如果只lsquo;反省rsquo;祖宗的lsquo;罪孽rsquo;,把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说得一无是处,同时又无限美化西方的历史文化,那么除了造成一种民族文化自卑心理外,又怎能树立起对民族的自信心呢?”。郑大华学者2016年发表的《民族自信力与民族复兴——近代知识界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讨论》,对其《“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想》一文中的核心观点进行概述,并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如何重建民族自信力,实现民族复兴的问题,他通过分析张君励、胡适等人的观点,指出“要实现民族复兴,除了张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优点外,还要尽力去克服不好的方面,否则,这些劣根性或民族性的不好方面会制约民族复兴的历程。”
金一南《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一文,阐述了民族自信与民族自尊、民族自强的关系,他强调了民族自尊对民族自信的重要意义,指出“有了民族自尊,才有民族自信,才有民族自尊与民族自信结合成的民族凝聚力,才有繁衍不息的民族生命力,才能最终实现民族自强”[1]也有学者从典型名人出发谈及其民族自信观,如孙喆的《顾颉刚的民族观与民族自信》一文中,分析了顾颉刚对民族自信的看法,其关注点在“我们的民族自信力应建立于理性上”。也有学者从学科角度出发,比如《诗词要为培养民族自信力服务》(文学角度)、《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力的探索》(历史学角度)。
诸多学者关于民族自信的研究,对《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是民族自信研究》行文的展开提供诸多思路,关于郑大华学者对民族自信内涵的论述,对笔者了解著名文人诸如胡适等的民族自信思想有重要作用,这对展开毛泽东民族自信的内涵研究提供思考方向;关于孙喆学者民族自信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进一步启发笔者思考毛泽东民族自信思想形成的理性基础何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