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反应训练法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个案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7 10:37:42

关于自闭症儿童关键反应训练法的

文献综述

摘要: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核心特征之一即社会交往存在跨情境的缺陷,如何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困扰着许多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以及特殊教育者们。有学者提出了关键反应训练法即PRT干预模式。针对PRT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探讨国内外近年来自闭症干预以及PRT模式等相关研究内容,分析PRT干预模式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实证证明了PRT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效果,但我国关于PRT干预模式主要停留在理论评析上,缺少实证研究。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关键反应训练法(PRT);社会交往

一、文献综述

前言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社交沟通和社会互动持续存在跨情境的缺陷,同时伴随受限、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症状一般在早期出现并且影响日常的生活功能[1]。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正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官方预估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率大致为1/88,但近来的迹象表明该数字已接近1/68[2],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自闭症群体越来越庞大,但是关于自闭症的成因这一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学者。

综合一系列相关研究发现,医学界将自闭症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3]。而近几十年来,自闭症领域内出现了四个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心灵盲理论(mind-blindness theory)、碎镜理论(broken-mirror theory)、执行功能障碍理论(executive dysfunction theory)以及弱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4]。心灵盲理论从心理理论来解释,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缺损是由于心理理论的缺损。碎镜理论进一步解释了这种缺损可能是由镜像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而后两者则更注重于解释自闭症儿童的非社交性特征。这四个理论无法统一地在同一个框架下解释所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因此,关于自闭症成因,学界依旧没有统一的权威的说法。这也为自闭症的干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学界仍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