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适应策略的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和校图书馆合作的外文网站收集关于幼儿焦虑的文献,从中选取13篇中文文献、4篇外文文献。文献主要分国内外两个视角,及入园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策略两个方面。其中在关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研究中,国外研究者很早就有研究,他们多关注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且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如约翰·鲍尔比的依恋与分离焦虑;国内研究者多为一线教师,由此多关注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主要是关于情绪、自理能力、人际交往、基本规则等几个方面的不适应。在关于入园适应策略的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对入园适应策略的使用相差不大,几乎都是分别针对幼儿、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提出相应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最后,针对选取相关的文献研读发现多数都是一线工作者对与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很少有系统地研究幼儿入园适应策略的使用。
关键词:幼儿;入园适应;策略;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幼儿园的制度、师幼比例、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等方面有别于我国。譬如在国外很多社区会有亲子中心为家庭提供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入园前幼儿园会开展较长时间的亲子活动,入园初期也是可以让父母陪同孩子到园一起活动。相对来说,国外幼儿在入园后的不适应状况较为缓和,于是对幼儿入园适应的研究大部分在对幼儿入园适应影响因素以及对分离焦虑和依恋方面的研究,对幼儿入园适应干预策略方面的研究较少。
- 关于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
分离焦虑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为离别焦虑。依恋指幼儿和主要抚养者(特别是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特别是母亲)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认为孩子的依恋要经历四个阶段:前依恋阶段(出生~6周)、产生依恋阶段(6~8周)、明确依恋阶段(8个月左~2右岁左右)、互惠关系形成阶段(18个月~2岁后)。孩子在明确依恋阶段对其主要抚养者的依恋是十分强烈的,当发现依恋对象离开时会产生不安并表现出分离焦虑。鲍尔比认为分离焦虑有三个明显的阶段,分别是反抗、失望和超越阶段。
杰里弗·伍德(Jeffrey J. Wood,)的研究中发现,影响幼儿分离焦虑的因素跟家庭教养方式和儿童自身特点有关。父母创设温暖的情感氛围对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