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
摘要: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合理解决,是幼儿学会同伴交往,学会与别人协商、沟通,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化”,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观察法,从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活动类型、主动性、方式及效果几个方面,对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的介入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运用访谈法了解教师对自身介入行为、教育观念的认识以及评价,从中提出了提高教师介入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 介入行为
一、文献综述
国外最早的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是达威(H.C.Dave,1934)对幼儿的200个冲突事件进行的观察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达威对冲突的结果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心理学们并没有更多的研究同伴冲突,而是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以及攻击性行为中。[1]直到80年代,国外才出现了较多的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
(一)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
马利和麦科穆瑞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幼儿一开始发生冲突的时候就选择介入。而教师介入的情景包括孩子发生尖叫、嘲弄、打击、敲、拉头发或头等行为。研究结果还表明教师通常使用的介入方式和策略有将引起幼儿发生冲突的物体移开或者进行替代。此外,教师还会直接介入到幼儿的冲突状态中,当出现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机会时,才让幼儿自己解决。[2]吴观察了四百名2岁、3岁和4岁的幼儿在班级中发生冲突时教师的介入情况,结果发现教师的介入会因为孩子的年龄差异而频率有所不同,但介入策略却不会因孩子的年龄或孩子的特定行为而有所差异。[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