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出行方式结构分析理论与优化文献综述

 2022-09-27 14:42:37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国内外在微观出行方式与宏观交通结构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努力,在数据采集分析、基础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其中,与多方式交通网络、出行结构优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出行方式成本消耗、区域出行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1. 区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现有区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数据大多源自基于某个城市群或交通走廊的问卷调查。Roman等采用RP/SP调查方法分析了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之间的民航和城际高速铁路之间的竞争关系[1]。Ahern等在SP/RP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获得旅客对城际间运输通道中高速铁路和公路客运方式的偏好,提出出行时间和费用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2]。Chaug-Ing Hsu等人通过研究假定包含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通道内的最小化广义消耗,分析旅客对城际运输的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问题[3]。E.R.Petersen等人研究了沙特阿拉伯—巴林运输通道内旅客的出行行为,基于个体行为特征建立了出行方式选择模型[4]。天津大学贺国光等建立一种基于双层博弈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上层模型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反映了出行者与交通系统管理者之间的博弈关系;下层模型则描述了公共交通出行者与私人小汽车出行者之间的博弈均衡[5]

总的来说,国内外在出行方式成本消耗、单一交通模式及出行供需平衡三个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并且研究成果多成体系,可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技术支撑。然而,在区域综合交通背景下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在多方式交通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缺少对多方式交通网络的出行特征及结构的深入研究,并且取得的成果不符合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实际交通问题。

目前对于出行结构的研究仍缺乏实用性。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出行结构研究,但是相关的研究要么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个体的全日出行特征进行调查并标定相关模型,通过微观个体向宏观的涌现得到城市整体的出行的实际结构,缺乏对合理出行方式结构的认识;要么采用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出行方式的成本,通过建立最优决策(或者优化)模型得到宏观的最优出行模型。这类研究均忽视了实际外部条件(如道路资源供给、外部环境容量等)对交通方式的限制,得出的最优出行结构仅具有指导价值与意义。此外,出行方式结构的研究没有考虑多方式交通网络的特性。

  1. 出行方式成本消耗

目前关于区域出行成本消耗的研究较少,现有文献多聚焦于城市交通出行,研究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成本。早在1965年,Meyer等对比研究了单中心城市采用不同出行方式的通勤出行花费。然而,该研究并未考虑到交通拥堵对出行成本的影响,使得研究结论存在一定问题。随后的研究拓展了Meyer研究的局限,对比了小汽车、公交车、轨道交通等不同方式的出行消耗,并将出行消耗以货币为单位表示。然而,单纯的考虑不同出行方式的经济花销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投入(外部成本)会对研究的结论产生影响。Mishan在考虑了交通系统的投入后,认为由于忽视投入使得出行者和决策者过分看重了一些外部成本很高的出行方式。Litman[6]研究了非机动方式的出行成本后,同样认为由于低估了步行及自行车方式的优势使得对于两者的投资不足。

近年来的研究均将外部成本纳入到出行方式的成本研究当中,用以修正以往研究对出行方式成本认识的不足。Murphy[7]、Delucchi[8]研究了不同出行方式的货币成本、非货币成本和机动出行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对应交通方式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之后,Wadhwa[9]的研究证实了在某些情况下,环境的成本效应会非常的大,直接忽视该成本将会影响出行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Currie[10]提出了进行交通规划与交通方式划分时必须考虑不同出行方式的全部成本的思路。Chester[11]建模量化分析了出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交通方式的环境污染成本计算的必要性。在具体分析出行方式的成本时,由于外部成本(特别是时间往是以非货币化的方式表现的,因而必须引入广义成本的概念,将时间的价值转换为货币成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学者就对时间价值的货币化进行了研究[12],但是其价值往往随出行者有较大的不同,若直接采用统一的取值会影响研究结果。并且,时间的价值不能直接观测得到,必须基于一定的信息进行标定与估计,这也影响了出行方式的成本估值与计算。

1992年,荣朝和提出了运输活动的环境的污染和交通拥堵成本问题,并在此后对出行的环境成本开始了进一步的论述。张新宇等分析了交通运输外部成本的影响,对出行的外部成本货币化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方法。何祚庥等从土地利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的角度分析了小汽车出行成本分析时社会成本计算的重要性。赵文娟等[13]对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的城市机动车交通的社会成本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对应的外部成本。

  1. 区域出行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由于城市对外交通出行是跨城市出行,对于个人而言通常属于低频次出行,因此,难以为研究提供较丰富的数据,关于区域出行交通结构的研究颇为鲜见。随着城市交通堵塞现象的日益严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的侧重城市出行结构优化。与区域交通出行结构相似,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产生也是出行方式基于各自属性相互博弈、相互竞争的结果。对于区域交通结构优化而言,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研究模型与方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