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实现烟气脱白,众多技术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何从现有技术中选择设计出能够解决满足课题要求的方案,是本人在阅读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时关注的重点。 ①烟气冷凝再加热技术:烟气冷凝再加热技术是通过降温减少白烟中的绝对含湿量,使烟气中饱和水汽析出成凝结水,后将烟气再加热降低白烟的相对含湿量,从而消除白烟。 ②MGGH技术:间接换热,利用水作为媒介,通过水循环方式从高温烟气吸热,到尾部烟道放热,提升净烟气的温度,提高烟气排放的抬升高度,降低污染物的落地浓度,从而消除白烟。工作原理为通过热回收器回收出口烟气余热,使除尘器入口温度由120~150℃降低至90~100℃。烟温的降低促使粉尘比电阻相应降低,进而大幅提高除尘效率,并有效脱除烟气中绝大部分的SO3,满足低排放要求,节省湿法脱硫工艺耗水量,减少烟囱水汽的排放。而热回收器回收的热量由热媒体运输至烟气再加热器,将脱硫出口烟气温度由50℃升高到80℃左右,从而避免烟囱降落液滴,减轻烟囱腐蚀,提高烟气排放抬升高度,消除白烟。 ③电磁脱白技术:电磁脱白装置可实现彻底消除“白烟”、阻力损失小、气体处理量大等特点。一般采用特殊电磁发生器使整个电磁脱白空间充满磁场,当含雾滴的气体通过该磁场时,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所有的雾滴、小液滴、PM2.5等,均会移动到电磁接受极,并形成动态液膜,回流至储水箱,供降温和脱硫使用。除此之外,仍然有大部分未结露的水分子以气态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而几乎所有的小液滴、细微粉尘颗粒物、硫酸雾、硝酸雾、PM2.5和其他有害物质均被电磁脱白装置净化。 湿烟羽形成机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燃煤电厂的烟气是饱和湿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如果烟气由烟囱直接排出,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由于环境空气的饱和比湿较低,在烟气温度降低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汽会凝结形成湿烟羽。湿烟羽的形成机理如图1所示。图1中的曲线为湿空气的饱和曲线,假设湿烟气在烟囱出口处的状态位于A点,而环境空气的状态位于F点,烟气在离开烟囱时处于未饱和状态。湿烟气与环境空气混合过程开始沿AB线变化,达到B点后烟气变为饱和湿烟气,此后湿空气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沿着曲线BDE变化,而多余的水蒸汽将凝结成液态小水滴,形成湿烟羽。 湿烟羽主要治理技术: 根据湿烟羽形成及消散的机理,可将现有的、对湿烟羽有治理效果的技术归纳为烟气加热技术、烟气冷凝技术、烟气冷凝再热技术。以下按技术原理分类进行阐述。 烟气加热技术: 烟气加热技术是对脱硫出口的湿饱和烟气进行加热,使得烟气相对湿度远离饱和湿度曲线。湿烟羽消除机理如图2所示,湿烟气初始状态位于A点,经过加热后按AB升温,再沿BC掺混、冷却至环境状态点C,整个ABC变化过程均与饱和湿度曲线不相交,因此不产生湿烟羽。 目前在役的加热技术按换热方式分为两大类:间接换热与直接换热。间接换热的主要代表技术有:回转式GGH、管式GGH、热管式GGH、MGGH、蒸汽加热器等。直接换热的主要代表技术有:热二次风混合加热、燃气直接加热、热空气混合加热等。 烟气冷凝技术: 烟气冷凝技术是对脱硫出口的湿饱和烟气进行冷却,使得烟气沿着饱和湿度曲线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含湿量大幅下降。湿烟羽消除机理如图3所示。湿烟气初始状态位于A点,经过降温后按AF冷凝,再沿FC掺混、冷却至环境状态点C,FC变化过程与饱和湿度曲线不相交,因此不产生湿烟羽。 燃煤电厂目前已有烟气冷凝的主要代表技术有:相变凝聚器、冷凝析水器、脱硫零补水系统、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一体化系统等,冷凝技术按换热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间接换热和直接换热。直接换热主要采用新建喷淋塔作为换热设备,有一定占地要求,冷媒与净烟气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但需要对冷媒水系统进行补充加药控制PH值,系统较复杂。间接换热多采用管式换热器作为换热设备,冷媒与净烟气不直接接触,系统较简单。 烟气冷凝技术对脱硫后湿烟气冷却,使得烟气中大量的气态水冷凝为液滴,在此过程中能够捕捉多种污染物。因此,烟气冷凝技术作为湿烟羽治理的手段,对白烟消除有着良好的效果。 烟气冷凝再热技术: 烟气冷凝再热技术是前述两种方式组合使用。它的湿烟羽消除机理如图4所示,湿烟气初始状态位于A点,经过降温后按AD冷凝,再沿DE加热,然后沿EC掺混、冷却至环境状态点C,EC变化过程与饱和湿度曲线不相交,因此不产生湿烟羽。湿烟羽的消散机理显示,环境湿度、环境温度对湿烟羽的形成及规模有较大影响。理论上,在给定的环境温湿度条件下,若不计代价,加热技术和冷凝技术都能实现湿烟羽的消除(加热温度足够高,冷凝温度足够低),但根据燃煤电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性出发,单纯的加热和冷凝方式都有各自的限制,加热受到原烟气烟温条件的限制,冷凝受到环境空气、水温度的限制。在此条件下若采用冷凝再热技术,将加热和冷凝结合起来使用,则可扩大系统湿烟羽消除对环境温湿度的适应范围。 结语-烟气冷凝再加热技术的技术优势: (1)通过降低烟气温度即烟气含湿量,实现更小温升幅度消除“湿烟羽”,有效降低烟气再热的能耗,降低机组能耗。在低负荷时可以大大降低蒸汽的消耗。 (2)在冬季寒冷时节,烟气再热技术难以完全消除“湿烟羽”。采用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在可接受能耗范围内,在大部分地区可实现“全时段”消除“湿烟羽”现象。 (3)烟气冷凝析水量大,特别是冬季,因此在大多数时间可实现脱硫系统零水耗,符合国家节能节水的政策要求。 (4)多污染物脱除:凝变技术可增强细颗粒物的团聚作用,增强烟气其它污染物如PM2.5、气溶胶、SO3、可溶性盐、汞等重金属的脱除效果,有利于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有效降低烟尘、Hg、SO3酸雾等多种污染浓度,实现多污染物减排,也可提高烟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靠性。 (5)相对于MGGH技术投资费用相当,但可实现节能、节水、多污染减排、完全消除“湿烟羽”等多种作用,有较好的环境、经济、社会效应,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为我国烟煤电厂节能减排和治理“湿烟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改造思路。 |
|
参考文献: 1. 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性能分析. 成洁,殷勇高,张凡.东南大学学报.2019,49(1):148-153。 2. 基于热质传递解耦特性的溶液除湿过程传热传质系数研究(I): 模型与 Le-hD 分离测量法. 殷勇高,张小松. 化工学报, 2008, 59(1): 6-11. 3. 基于热质传递解耦特性的溶液除湿过程传热传质系数研究(II): 实验与 Le-hD 分离测量法应用. 殷勇高,张小松. 化工学报, 2008, 59(1): 12-17. 4. 一种低位热驱动除湿冷却空调系统的热性能分析[J]. 张凡,殷勇高. 化工学报. 2016(S2) 5. 液体除湿研究与进展[J]. 徐学利,张立志,朱冬生. 暖通空调. 2004(07) 6.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剂的选择[J]. 赵云,施明恒.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1(S1) 7. 燃煤电厂湿烟羽成因及对策研究.刘志坦,惠润堂,杨爱勇,舒喜.环境与发展 (2017), No.10, 43-46. 8. 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理论研究及技术方案论证[D]. 崔文盈.重庆大学. 2007 9. Yin Yonggao, Junfei Qian, Xiaosong Zhang. Recent advancements of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technolog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4, 31, 38-52. 10. Hua Chen, Yu-hang Peng, Yan-ling Wang.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hybrid cool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waste heat reusing and peak load shifting for data center.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9, 183(1): 427-439. 11. Orr B, A.Akbarzadeh, P.Lappas. An exhaust heat recovery system utilis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and heat pipe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26, 1185-1190. |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