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已有的研究多数认为单亲家庭子女与双亲家庭子女相比,更易产生消极心理。
关颖在其《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中写道:“在情感上,因父母冲突而被忽视,长期抑郁变得少言寡语性情孤僻。父母之间的感情障碍也影响到孩子,使他们对人、对社会都会极端冷漠,缺乏责任感。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由失望到厌倦已至仇恨,产生反社会行为:在情绪上,受父母离异打击,情绪变化激烈,hellip;hellip;变现为喜怒无常、悲观失望、易发怒、易烦躁等等;在人际关系上,hellip;hellip;变得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够存在友好的亲密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乐群性差,攻击性行为明显。hellip;hellip;容易少年老成,往往是心理年龄成熟早于实际年龄。”[3]该作者是从四个角度叙述了单亲家庭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
王世军在《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中通过对美国单亲家庭以及我国单亲家庭的发展的分析,对单亲家庭进行实地调查,表示单亲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这并非是确定的,到底产生何种作用导致何种结果则取决于家长和子女的互动关系。[4]
徐安琪和叶文振在《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来自上海的调查》中采用了因素分析法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多变量进行了复合测量,还通过建构模型分析了制约离婚代际后果的主要因素,发现了离婚后父母是否对子女尽心尽责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他们还对上海500名父母离异的孩子以及家长、班主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负面影响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严重,挫折也使得许多孩子成长。[5]
徐安琪和张结海在《单亲主体的福利:中国的解释模型》中给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单亲家庭的递增不仅使当事人面临经济和情绪等方面的压力,而且也程度不同地殃及孩子,尤其在离婚、单亲依然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中国。而经济转型期的资源重新分配明显地向年轻人、高学历和高技能者倾斜,承载亲职重负和社会世俗压力的单亲者往往面临福利水平下降、心理和社会适应困扰加剧而成为弱势群体或弱势地位更加突现。[6]
从上面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近20-30年进行的,只有极少数可能会与建国初期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或者是与国外的发展情况相联系,我国对于单亲家庭的研究数量并不多,但是近几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次,在研究单亲家庭的选题时最常见的就是对单亲家庭对子女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也有部分提出了负面影响虽然存在但影响并不一定严重。此外,从上面的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单亲家庭子女这一个角度来分析影响,只重点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的影响。
2.本文的研究视角
笔者在研究单亲家庭时的角度与已有的研究有同有异,因为单亲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而单亲家庭子女又是这一人群中受到影响比较大的群体,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研究有一定的重要性。这一点是相同的。
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的研究关注点在单亲家庭子女的同辈交往,以人际互动的微观研究视角,从单亲家庭子女与单亲家庭子女的同辈群体的两个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身份是否对单亲家庭子女成长产生影响进行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