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文献综述 金波在《新中国廉政建设史纲》一文中以历史分期为线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廉政治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和总结,认为反腐败斗争和廉政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政治主线,历代领导人都视其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生死存亡的第一要务以及执政党政治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常健在《当前反腐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建议》一文中指出,当前的反腐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主要包括了第一,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引起的腐败的主要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二,由于改革进程阶段的变化使腐败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变化。第三,由于道德对人们的约束出现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对腐败的道德评价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变化。第四,领域分离导致的心理不平衡,成为腐败的潜在心理驱动力。第五,行政体制不断的规范,分工明确,层次分明,这使得官民之间的距离不断地加大。 吴光在《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一文中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廉政建设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现阶段我国廉政建设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我国的廉政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逐渐地开始重视廉政建设的社会环境的建设。此外,我国还通过不断深化的社会制度改革,加大了廉政建设力度,使得我国廉政建设在新的历史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二)国外文献综述 Mayling Birney在《Decentralization and Veiled Corruption under Chinarsquo;s“Rule of Mandates”》一文中提到,腐败在中国没有明确的标准,原因在于中国的治理模式是一种“授权性统治”,在此种模式之下,官员通过政治授权获得了大量突破规则的权力,而相应的对于腐败的界定也难以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Cuifen Weng在《The Rise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in China》中,提出中国官方定义的腐败行为并不一定有意指向私人收益,对于公共利益的僭越本身就构成了腐败行为的充要条件。 英国的Acton.J .E .E 在《自由与权力》 一书中对英国的制度进行了剖析。他认为工业革命后英国之出现选举腐败、内阁腐败和官吏腐败等现象是因为议会制度的腐化。然而,即便议会可以限制监督王权,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实质上仍是贵族寡头制,即贵族控制议会。“国王在议会”和签署“大宪章”并不代表真正的民主政治的实现,尽管国王的权力受议会的限制,议会却被当时的大土地贵族所控制。 |
Journal of Early Christian Studies.2000,8(1):112-113
|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