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进路与效应——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文献综述

 2022-11-03 22:06:44
{title}{title}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2. 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环保非政府组织研究比国内早,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发展日臻成熟,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关注的议题分为三类:

1.考察环保组织概念及其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一是与国家的关系,如Doyle 和Doug Eachern (2001)就环境 NGO 的概念、发展、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二是与政府的关系,Peterson(2002)认为,由于公众对美国政府环保行动的信心下降,在未来的环境政策制定中,政府将会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三,在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上,汤普森(2010)在《中国发展中的公民社会从环境到健康》中提出,环保非政府组织应该与致力于卫生健康的非政府组织相联系,共同发展。

2.以实证研究为准绳,探究环保组织的参与方式与效应。学者普遍认识到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法律实施方面的作用。Daggett(2002)就美国环境法上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进行详细讨论后认为,非政府组织已成为美国环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充当立法者角色,推动了美国环境法的良性发展。有学者认为环保组织如流域保护组织等,在执行政府保护计划、解决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冲突、实现生态目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日益重要的角色将引起环境决策机制的重大变化(Breckenridge,1999)。

3.站在国际角度,立体考察国内外情况。一是深入探索国外现状,Schwartz(2004)通过对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探讨,提出在各种形式的 NGO 中,最有潜力的是“半非政府组织”;二是比较研究各国差异,朱迪·丽丝研究了英国与美国环境团体的活动策略,认为英国环境团体强调的协力工作有助于建立专长和合法身份(朱迪bull;丽丝,2002);三是探讨国际环保组织在国际环境立法和诉讼中的重大作用, Yamin(2001)就NGO 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发展历史、所扮演的主要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NGO 在国际环境法中地位将日益突出。此外,一些学者还肯定了国际环保组织在环境国际谈判中的重大作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非政府组织和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起步较晚。2013年《民事诉讼法》和 2015 年新《环境保护法》相继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后,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对非政府组织和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环保组织自身信息。一是讨论我国环保组织的发展困境,何云峰和马凯认为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目标错位、政社不分、管理法制化程度低、公民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水平极端低下、国际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所面临的困境(何云峰、马凯,2003)。二是分析参与意愿和能力,张卿通过定量分析,提出法律规范、社会双面影响和传统“厌讼”观是影响环保组织的诉讼意愿和能力现状的三大主要因素(张卿,2016)。

2.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上,环保组织与其他主体的竞合。一是环保组织与公民,有学者提出应将公民纳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体系(秦美伟,2015),同时,在一些司法实践上,环保组织和公民个人一同提起诉讼,如中华环保联合会与朱正茂诉江苏江阴港集装箱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二是环保组织与检察机关,胡晓莲认为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其履行职能的应有之义(胡晓莲,2012);三是环保组织与政府,虞维华从“公共组织间关系”的角度肯定了环保组织与政府资源相互依赖的关系(虞维华,2005)。

3.环保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作用。陈廷辉研究表明,民间环保组织能够以自身的优势和独特的方式,在帮助克服政府失灵、提高公民环保法律意识和救济环境受害者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陈廷辉,2003)。廖建凯认为在生态损害救济中,环保组织应当定位为监管者的监督者,主要功能应当是监督环境监管部门履职和协助司法机关追责(廖建凯,2017)。

综上所述,我国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实务探索虽开始较晚,但热情较高,成果较为丰硕,国外来说对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较早,实践经验成熟且丰富,其研究已经涉及了环境公益诉讼范围内的方方面面,有关发展趋势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缺位。就我国而言,外源型法制体系本身存在“水土不服”现象,而且目前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相配套的制度措施仅停留在理性思考阶段,还未投入长足实践。此外,国内外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往往聚焦于环保组织,很少甚至没有学者探讨除环保组织外其他非政府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参与与作用。然而,在环境公益诉讼中,除环保组织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非政府组织的身影,如提供环境损害鉴定的评估机构、进行协商调解的行业协会等,它们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据此,本研究将不拘泥于环保组织,尝试分析各类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进路和效应,从而丰富其他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尝试搭建完整的环境公益诉讼参与机制。

  1. 参考文献

[1]廖建凯.生态损害救济中环保组织的错位与归位——以“中国绿发会诉中铝民事公益诉讼案”为切入点[J].求索,2017(10):130-137.

[2]徐以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选择——兼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主模式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10):86-94.

[3]廖建凯.生态损害救济中环保组织的定位与功能——以几个典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为切入点[J].社会科学家,2017(10):105-109 120.

[4]肖建国,蔡梦非.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模式设计与路径选择[J].人民司法(应用),2017(13):13-18.

[5]李劲,赵亚萍.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现实考量与进路分析——以环境公益诉讼为切入点[J].行政与法,2017(02):92-98.

[6]孙洪坤,俞翰沁.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资格认定偏差的分析——以“腾格里沙漠案”绿发会遭遇起诉尴尬为例[J].环境保护,2017,45(Z1):73-76.

[7]程昱.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8]廖建凯.生态损害救济,环保组织扮演什么角色?[J].环境经济,2016(Z7):95-99.

[9]李天相.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利益的维度——以环保民间组织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6,37(08):124-133.

[10]李天相,冯艾琳,张正,李雪.我国社会组织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本土特性[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04):3-6 10.

[11]胡静.环保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之功能定位——兼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J].法学评论,2016,34(04):168-176.

[12]肖建国,宋春龙.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问题研究 以不同环境利益的交织与协调为切入点[J].法律适用,2016(07):28-33.

[13]杨昌彪.ENGO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现实困境及完善径路[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36(03):90-93.

[14]刘武俊.加强环境执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6(05):42-43.

[15]梁赛.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适格原告探析[D].山东政法学院,2016.

[16]周靓. 环境公益诉讼基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17]张秀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18]刘芳.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分析与完善建议[J].学习与实践,2016(01):61-69.

[19]梁春艳.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06):46-50.

[20]王菊. 环境公益诉讼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其克服[D].西南政法大学,2015.

[21]王灿发.依法有序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J].北京人大,2015(10):47-48.

[22]李劲.环境参与权司法保障研究——以环境公益诉讼为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5(55):96-100.

[23]梁春艳. 对完善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建议[A].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Chinese Society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Law (CSERL))、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2014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研究——2015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Chinese Society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Law (CSERL))、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2015:5.

[24]彭君,胡建伟.论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困境与出路[J].河北法学,2015,33(08):192-200.

[25]秦美伟.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26]刘武俊.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有望迎来春天[N]. 证券时报,2015-01-12(A03).

[27]秦美伟.试论我国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功能的发挥——以环保法修订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4(11):62-63.

[28]王灿发,程多威.新《环境保护法》下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法律适用,2014(08):46-51.

[29]王灿发,程多威.新《环境保护法》规范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环境保护,2014,42(10):35-39.

[30]肖建国,黄忠顺.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4(04):8-14.

[31]李劲.环保NGO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探究[J].行政与法,2014(03):65-69.

[32]黎弘博.论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J].前沿,2014(Z3):100-103.

[33]孙百芳.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4.

[34]乔刚.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J].政法论丛,2013(05):71-77.

[35]李劲.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及制度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5):25-28.

[36]冯汝.确立村民委员会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社会与法律基础[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03):71-75.

[37]别涛.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新起点——兼论《环境保护法》修改应当纳入环境公益诉讼[J].环境保护,2012(21):42-45.

[38]别涛. 环保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N]. 中国环境报,2012-10-12(003).

[39]姚翠霞.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0]齐玎. 接近环境正义:环保团体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1]顾媛媛. 公众和行政机关在环境执法中的协同[D].中国政法大学,2012.

[42]范振斌.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

[43]徐石江. 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44]杨朝霞.论环保部门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起诉主体的正当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19(04):12-26.

[45]胡晓莲. 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定位及其立法保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6]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法学评论,2011,29(02):105-114.

[47]关丽.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48]张怡,徐石江.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J].河北法学,2010,28(12):29-40.

[49]梁剑琴.环保社团与环境公益诉讼[J].环境教育,2010(10):48-50.

[50]陈世寅.论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2):10-12.

[51]王朝梁. 中国酸雨污染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52]曹明德. ENGO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兼论中国ENGO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及主要困境[A].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China Law Society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Law, CLS-AERL)、昆明理工大学.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China Law Society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Law, CLS-AERL)、昆明理工大学:,2009:7.

[53]范俊荣. 政府环境质量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9.

[54]周晓莺.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D].武汉大学,2005.

[55]张式军.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

[56]罗莉. 论环境民事公诉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

[57] Yew, Wei Lit. (2017). Disembedding lawful activ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onfrontational politics of a green NGOrsquo;s legal mobilization. China Information. 0920203X1774454. 10.1177/0920203X17744545.

[58] Ralph R. Peterson. Government, the private Sector, and NGO Role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U.S. Environmental Policy. Colorad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2002,13(4):87-9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