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 选题背景及意义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咏怀的文学体裁,是语言的高度凝练和神形兼备的艺术品。诗歌翻译离不开才识与创造,译者需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在“归化”(foreignization)与“异化”(domesticat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真实性”(authenticity)与“再创造”(recreation)之间进行选择,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视角,并运用简短、精炼、忠实的语言,把原语诗歌的格式美、韵律美、意象美准确传达给读者,这想必是每个译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印度诗人拉宾得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代表作品《飞鸟集》(Stray Birds)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以其“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到一个盒子里”的诗歌形式来表达哲理性的思考,在中国广为传播,被译成多个汉语版本。其中,郑振铎先生的译本(1981年)深受大家喜爱,被认为是最清新、睿智、忠实的译本;另外,2015年,冯唐先生译本的《飞鸟集》出版,引起了巨大反响与争执,有人认为是对郑振铎先生译本的挑战与创新,革新了传统的翻译规则,也有人批判说这是充斥着“荷尔蒙”气息的三流诗,大大违背了泰戈尔先生的初衷。但是,无论哪个译本,都会体现一定的翻译原则与翻译理论,是有章可循的。本论文拟选取郑振铎和冯唐的译本,以中国诗歌翻译大家--许渊冲的“优化论”为切入点,对这两个译本的进行对比,分析两个译本所体现出的“优化论”翻译技巧,并对两个版本各自优缺点进行比较,以期对诗歌汉译技巧与翻译理论有所启示。
- 理论基础及研究手段
文学作品翻译“优化论”是由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许渊冲教授率先提出,这一理论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来。
许渊冲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Art of beautifuliza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best as in rivalry) 十字来对“优化论”加以概括,并在《翻译的艺术》(1984)、《文学翻译谈》(1998)、《文学与翻译》(2003)中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析。这一理论包括本体论“三美论”(即意美beautiful in sense、音美in sound、形美in form)、方法论“三化论”(深化particularization、等化equalization、浅化generalization)、和目的论“三之论”(知之comprehension、好之appreciation、乐之admiration)。“三美论”体现了对译文语言的要求,意美为首,音美其次,形美最后;“三化论”则提供了一个方法与途径,用加、减、交换等原则来对译文进行修改;最后“三之论”强调了读者对译文的主观感受与阅读经历,先知后好而后乐之。
“优化论”是对前人翻译理论的归纳总结与创新,其中包括早期严复提出的“信、达、雅”、鲁迅的“三美论”(意美、形美、音美)、钱钟书的“化境说”和傅雷的“神似说”、郭沫若的“再创论”,都一定程度上在“优化论”中得以体现。
- 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诗歌文化产出大国,然而纵观中国诗歌翻译理论研究,中国诗歌翻译的实践众多,然而系统理论却寥寥无几。1981年,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的标准》中提出三类翻译原则及基本翻译标准,并提出了翻译的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表达了忠于原文的重要性。1999年,他发表《译学要敢为天下先》一文,其中则提出“竞赛论”的观点,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主张从“艺术论”角度看待翻译作品。在钱雅欣发表的《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2004年)一文中,对“竞赛论”做出了分析,比较系统详细地阐述了译者如何通过对原语文化的“艺术继承”和文化竞赛的“科学创新”手段,来克服异语文化所带来的差异矛盾,从而达到译者地位的确立和文化交流的美感。而王朋《论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2008年)一文中指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者双重身份--文本读者和文本的生产者。译者需在自己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从而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即意忠形美。王厚平在《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2010年)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许渊冲“优化论”抛弃了传统的“信”的信条,注重“雅”的翻译理论,展现了其在美学视角下的独特内涵。
在译本研究方面,对于郑振铎《飞鸟集》译本研究的文献众多,2001年靳哲在《从译本〈飞鸟集〉看郑振铎的翻译理念》一文中从忠实性与美学角度出发,认为郑译《飞鸟集》忠实与原文思想内涵,清新秀丽,饱含哲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将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曾晶晶在2007年《以诗意入诗,翻译理念的忠诚执行者--从〈飞鸟集〉看郑振铎的翻译理念》一文也从郑振铎译本所体现出的美学进行了分析,指出郑振铎译本体现出的强烈的美学感受。冯唐译本的《飞鸟集》刚刚上市不久,研究文献多为主观评论性质,王新荣在《经典重译莫要“太任性”》(2015年)中指出冯唐的译本过于注重个人创造而完全忽略了原文忠实性。但是历银河在2015年冯唐译本《飞鸟集》出版之后,在博客上发表了《冯唐译的lt;飞鸟集gt;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一文。他指出,冯唐译本在“信”上没有问题,引发争议的是“雅”,而“雅”的时代标准与个人标准不同,而冯唐的“雅”体现在个人风格,也是“雅”。然而,冯唐的译本还未学者从美学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因此论文拟以“优化论”这一理论为基础,对冯唐译本所体现出的美学来进行分析研究。
- 参考文献
-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 英汉对照/(印)泰戈尔(Tagore,R.)著,郑振铎译.飞鸟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 (印)泰戈尔著;冯唐译.飞鸟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
- 许渊冲.译学要敢为天下先[J].中国翻译,1999(2):9.
- 许渊冲.新世纪的新译论[J],中国翻译.2000(3):4.
- 曾晶晶.以诗意入诗,翻译理念的忠诚执行者--从《飞鸟集》看郑振铎的翻译理念[J].教科文汇(下旬刊)2007,10:190.
- 王新荣.经典重译莫要“太任性”[N].中国艺术报,2015-12-28002.
- 靳哲.从译本《飞鸟集》看郑振铎的翻译理念[D].河北大学,2001.
- 钱雅欣.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宁济沅.论许渊冲古诗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彰显[D].湖南师范大学,2009.
- 王朋.论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D].中国石油大学,2008.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文献综述
- 《公报》杂志与亨利劳森的文学创作文献综述
- 英语应用中的汉语干预文献综述
- 西藏旅游景点译文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 EFL写作中心对学生英语写作发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