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ritical Analysis of Androgyny in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文献综述

 2022-07-18 22:33:01

文献综述

  1. 前言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由被誉为“当代契科夫”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Alice Munro)所作,这部小说具有极强的自传色彩,1931年,门罗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休伦县文海姆镇,父亲是一个养狐人,母亲是一名学校老师。家庭和小镇的生活给了门罗很多灵感。本论文尝试从被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首次引用到文学批评领域的双性同体理论———(Androgyny)分析《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这里的双性同体不仅体现在门罗的文学创作心态,而且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上都有所体现。

  1.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古而有之,学术界一般认为由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首次引进文学批评领域。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子》(A Room of Onersquo;s Own)中的一篇文章中较为系统详细的阐述了双性同体(Androgyny)这一理论,她指出女作家应该要学会摒弃刻板的女性化身份和用男性话语写文章,只有兼具两性特征的头脑才可以创造出伟大优秀的作品,这可以和门罗写作创作心态联系起来。伍尔夫在小说《奥兰多》(Orlando,1928)中生动形象地创造了奥兰多这样一位双性人,性别由男性转变为女性,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简·古得曼(Jane Goldman)在剑桥名家研习(英国卷)之五弗吉尼亚·伍尔夫(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Virginia Woolf )中阐述道男人和女人其实都一样仅仅性别不同(65~69),阅读完简·古得曼(Jane Goldman) 的研究之后我得到这样的启发——人就好比一件商品,人的性别就好比商品的价格标,价格标在或者不在那儿都不会影响商品的实际价格。研究话题转为小说的作者门罗身上,贝弗莉·拉斯波瑞奇(Beverly J. Rasporichi)在其专著《两性之舞: 艾莉丝·门罗小说中的艺术与性别》(Dance of the Sexes: Art and Gender in the Fiction of Alice Munro, 1990)以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基础,探究了门罗的女性身份、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对其小说的形式、技巧和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2.2国内研究状况

在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国内对门罗的研究好像比较冷门,2013年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一个获诺奖的加拿大女作家。消息传来,掀起了中国国内一股研究门罗作品的热浪,学术界形象地称之为“门罗热”。在门罗研究的空白页,国内学者周怡敏锐的捕捉到门罗作品的研究价值。周怡的博士论文《艾莉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成为迄今为止第一篇关于门罗的博士论文,论文中所提到的名词性术语“居于间性”在性别观念上同样有所体现,这和我所研究的方面有契合之处。学者周怡在研究门罗的专著《艾莉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中有介绍门罗的生活经历,“雄心勃勃的母亲、逃避现实的父亲、敏感而且爱幻想的大女儿,以及务实精明的弟弟或妹妹”(5)这都是双性同体中的女人男性,男人女性的表现,这和我论文小说人物性格中所体现的双性同体特质不谋而合。在《身份问题对艾莉丝·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宫萍,2009)这一论文中论者关注门罗的身份与创作的关系,这也给了我论文中对门罗创作心态上的双性同体特征的阐述有许多指导性意义和启发。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门罗的《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Lives of Girls and Women, 2001)中涌现出这样一些女性形象,她们突破传统令人耳目一新,她们具有新的女性特质,性格上同样具有双性同体的性格特征。她们追求在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论即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原先只能大部分有男人操控的事情。这便体现了这些女性形象身上的男性化特质,吻合双性同体的性格特征。实际上这样的表现是追求男女平等和谐共处的愿景。反观加拿大的大环境,加拿大作为一个曾经被殖民的国家,有着众多的移民并且宗教结构复杂,因而在像阿特伍德这样的加拿大文学批评学者看来“生存”便是加拿大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这同样体现着加拿大文学的后殖民性,(Survival: A Thematic Guide to Canadian Literature, 2004.)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女性作为一个被男权操控抑制很久的一个重要群体自然会有一些具有先进性和反叛性的女性站出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策略,由原先的依靠男人转而依靠自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