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8 14:27:53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具备刑事责任年龄不仅是犯罪主体资格的关键,而且会影响行为人的构罪以及受到的刑罚。目前我国法律界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关的理论与制度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一致的体系,同时社会各界对该问题亦存在较大的争议。理论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出降低、维持亦或是引进恶意补足年龄制度以进行弹性的调整来应对存在的争议。本文针对学者发表的期刊文章,就理论界现今存在的法律争议做一文献综述,以便更好地解决有关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

关键词: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恶意补足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能力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屡次发生14周岁以下的低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并且部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模式趋于成人化,犯罪的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恶劣。有鉴于此,一些学者以及实务界人士对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存在争议,部分社会公众要求调整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呼声越来越大。对此,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作为刑法规定的自然人具备的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只有当行为人达到法定的年龄要求,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时,行为人才会对自己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本文将主要从国内外有关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理论的合理性方面出发,以学者典型观点为重点,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 我国有关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

1.主要学说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重点社会问题。现如今,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目前仍延续适用14周岁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存在较大的质疑与争论。部分学者赞成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而一部分学者则反对降低,其中有部分学者主张借鉴国外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来完事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存在的问题。

(1)降低说

支持降低的主张认为,时代的变化导致犯罪低龄化越来越严重,但相关立法没有调整,使得大量的低龄未成年人的恶性暴力犯罪因刑事立法的漏洞而得不到惩罚和教育。[1]这说明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能发挥其威慑力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因此,实务界与理论界有些人主张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下限应当降低1到2岁。[2]在刑法修订过程中,早在198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两次刑法修改稿中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 13 周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