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综述1、数字赋能概念数字赋能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自助及政治察觉运动。
从社会学角度,数字赋能是识别、促进及提高人们应对需要及解决其本身问题的能力,并且动员所需要的数字资源,使人自觉控制生活[3];从管理学角度,被管理者获得赋能,可以极大地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4]。
数字赋能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一种措施,更是一种注重结果和回报的过程。
首先,数字赋能要求人们必须掌握至少一门数字技术,技术决定着信息拥有量和能否体验新的赋能途径。
技术拥有者和不拥有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数字赋能正在逐渐改善数字鸿沟现象。
其次,数字赋能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都期望从中获得精神、政治、社会、教育或经济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等。
最后,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也是数字赋能所追求的目标。
数字赋能较成熟的研究出现于1990年,Thomas等对数字赋能的认知要素进行研究,提出数字赋能的认知模型包括四要素:影响力、能力、意义和选择性[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