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闻专业主义缘起于美国,但其理论影响已经跃出国界,在包括中国等很多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是在理论研究,对不同国家的传煤实践、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等均产生了影响。
盖伊·塔奇曼在其《做新闻》一书中认为,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闻工作的专业主义。杨凯在细致梳理美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也将19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视为美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起步期。在这一时期,新闻客观性原则、公共服务理念、新闻教育、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等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涵都在这一时期发育。1926年,由威廉斯着手修订的“新闻工作者信条”明确提出:“我深信新闻业是一种专业”。[1]
丹尼尔·哈林认为美国新闻职业化的趋势虽然难以确定具体的年代,但源头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发展起来的新业的lsquo;信息模式rsquo;”部分,归之于1869年奥克斯执掌《纽约时报》。而在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的哈钦斯委员会提交报告的时候,专业主义全面得到了巩固。黄旦则基于新闻专业主义根源追溯到便击报、独立报刊出现的观点上,总结道:“新闻专业主义与1830年代产生的,以独立、中立为追求的便击报之发展,以及与1860年代前后独立报刊的基本确立并由此导致的观念变化密巧相关。”[2]
更为明确的专业化学理探讨在1964年,时年麦克劳与赫利撰写了一篇有关新闻人的专业化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了新闻专业化程度的概念,这篇文章对传播学界开展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闻专业主义已经成为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大陆学界发展至今,对其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无论是陆哗、潘忠党在《成名的想象》中提出的五点,还是黄旦在之后提出的专业主义的内涵界定。再举两例细致的论述,如陈力丹认为:“传煤的职业意识在学术上即lsquo;新闻专业主义rsquo;,其内涵不同于政洽权力对传媒的要求,也不同于市场经济行为对传媒的要求,而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及评判标准。它包括专业知识的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为传煤贏得较多的有弹化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3]吴飞认为:"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是基于我们对传煤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认知的,而传媒的作用和地位又是基于我们对于社会结构的总体认识,基于我们对于国家一社会一公众这一社会模型的设定,基于我们对于社会管理方式的设定。"并接着补充道,关于社会结构等的认知同样是缺乏共识的。因此,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界定,留下了极大的空间。[4]
在技术赋权下,传播权利逐渐下放至普通受众,各种自媒体和社交媒体正以非中心、即时更新、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生成各种“我群”(in-group)的新闻性信息,不仅稀释甚至取代专业新闻从业者生产的新闻,而且削弱新闻机构搜集和发布事实性信息的“文化权威”,颠覆所谓传统的“新闻范式”。
新闻业的边界正在被消解,并呈现“液化”状态,带有精英主义色彩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和规范正迎来挑战与困境。首先,西方的新闻职业理念引入中国过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的“黄金时代”,如今正悄然面临水土不服、淮橘为枳的危机。其次,西方,尤其是新闻专业主义“原生地”的美国,进入了所谓情绪压倒真相“后真相”时代。在“信息的生产和发布全民化”的新技术时代,召唤并规制组织化生产中的专职新闻从业者的规范体系似乎已经没有现实意义。第三,作为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客观性原则是新闻从业者树立其文化权威的一个“策略性仪式”。
本课题通过介绍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过程、本质内涵,解释技术赋权的内涵,以及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并联系相关个案研究技术赋权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最后着重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在新的传播生态中再出发的可能及路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