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在大健康理念及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卫生管理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需求。但当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卫生管理人才的现状进行思考,以期提高卫生事业人才质量。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 卫生事业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一、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2009年《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以用为本,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为指导思想。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把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和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加之本次疫情对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健康带来的巨大影响,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而相关的公共卫生教育与人才培养是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这些都体现了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更高和更迫切的需求,要加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能够胜任岗位需求并取得优秀成绩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1]。岗位胜任力对判断员工与岗位相匹配的程度,开展员工评价、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199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关,正是培养卫生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引入胜任力理论,为判断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提供依据,对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思考,调查社会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衔接,有助于推动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卫生管理专业从学位教育的层面为适应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而培养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将近90所院校设立了卫生管理及其相关本科专业,分布在30多个省市,其中以华东和华北地区较集中。全国本科层次卫生管理及相关专业培养规模在每年6000人左右,学制以四年为主。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各高等院校在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