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雾霾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18 15:49:59

文献综述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雾霾的频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探讨城市雾霾治理问题。本文就对部分学者论文进行梳理分析。分析表明,围绕城市雾霾治理这一主题,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探讨城市雾霾的成因、 雾霾的危害、雾霾防治措施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侧重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

关键词】 雾霾 治理 成因 防治措施

自 2013 年雾霾爆发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通过技术角度和经济学角度等对于当前城市雾霾困境的治理提出了多种理论与实践的设想。以下是本文针对有关雾霾成因、雾霾的危害和雾霾的防治措施的部分文献的梳理,来分析和总结已有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一 城市雾霾的成因
张小曳等人认为,雾霾天气是城市中大气混浊的、 视程在 10km 以内的天气情况。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颗粒物 PM2.5 含量超标。而郭俊华等人进一步分析了 PM2.5 的来源,他们认为,PM2.5 的来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危害较大的是后者,两者结合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持续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王志磊等人的研究表明,人为活动中的大气污染物如汽车尾气、 扬尘、 燃煤烟气等都是人工可控的。学者刘晓红等人总结道:关于我国大面积雾霾的成因分析存在许多争议,多数学者研究的结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 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 跨区域的污染传输、 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等。王跃思、 杨佩等学者持类似观点。在雾霾的成因,所有研究雾霾的学者没有太大争议,毋庸置疑地成为普遍公认的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雾霾的组成来源于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机动车的尾气、 工业废气和建筑扬尘、 土壤尘及道路扬尘。通过雾霾成因的分析,才能抓住雾霾产生的根源。在雾霾的成因研究中看出能源结构转变、 控制机动车尾气和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以及整顿排污企业是治理雾霾的主要手段。
二 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大部分学者从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影响交通出行安全以及影响植物的生长等角度来研究雾霾带来的危害。付文艺、 王文鑫、 李金岚等学者具体提出雾霾中的颗粒物会对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很大危害,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由于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的降低,机场、高速路、轮渡码头等交通设施会被迫关闭,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雾霾吸收和散射了太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和减少日照时数,对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孙鹏鹏周浩亮等部分学者指出,除以上危害之外还会对电力系统、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造成危害。

三 雾霾的防治

1 技术层面
我施天亮认为,针对道路扬尘作为雾霾的组成部分之一,天路牌全气动干式吸尘车可以收集 PM2.5,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王志磊则主张,园林植物和绿色景观对于缓解雾霾天气具有重要意义。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减轻雾霾危害,是一种解决雾霾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园林植物配置等规划设计和生态学知识可以有效的防治雾霾天气。学者韩晔等人认为,绿色景观有和园林植物异曲同工的作用。绿地景观格局对吸收污染气体、 滞尘、 净化大气有着重要作用。

2 经济方面

学者许军涛等从各治理主体职能的分析和界定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治理建议,其中提到在市场层面树立 “新发展主义” 理念,再次强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任保平等从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等经济机制角度分析了城市雾霾出现的原因,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综合治理等措施能够化解城市雾霾危机。学者袁东等提出只有调整城市能源结构,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雾霾问题。

3 制度层面
学者年晓萍在雾霾治理上认为,地方政府要高关注,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健全监督监管体系,确认责任主体,各负其责,政府尽快制定政策,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减少雾霾的来源。学者严丹霖也强调加强对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的组织沟通,使各部门共同协调各种能源的供给消费结构比例同时出台配套的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学者常纪文强调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我国的联防联控措施法制化程度不高不同区域的合作体制、 制度和机制,不仅有不同点,还有重大区别,难以实现有机统一,因而在国家的主导下,建立统一的区域合作规则。

4 行政层面
学者常纪文认为一些区域的合作,除了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属于中央主导的强制性区域合作外,其他的区域合作以自愿为主,很零散,因为缺乏中央的指导,不同区域的合作体制、 制度和机制难以实现有机统一。因而,需要在国家的主导下,通过立法建立统一的区域合作规则。虽然国家和地方对于本区域的防治目标很
明确,但是涉及跨区域行动的联防联控体制、制度和机制目前仍然很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各地我行我素色彩浓厚,实际行动不足,需要在中央介入下予以推进。针对这一点,其他学者也有类似观点,认为中央政府必须扮演管理的角色,协调各省市的雾霾污染的治理行动和产业结构转型,从而做到联防联控。

5 社会方面

学者梅涛认为雾霾的持续爆发为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敲响警钟的同时,也给民众上了生动的一课,很多民众不再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去看待污染问题,而是开始注意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同时有了投身污染防治行列的准备,这个时候需要政府的指导,让市民明白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生活中点滴中去降低污染,因此现在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让民众了解环保,投身环保。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城市雾霾治理进行了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探讨城市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危害、雾霾防治措施等方面。而在防治雾霾措施方面,学者们分别从技术层面、 经济层面、 制度层面、 行政层面、 社会层面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案。与此同时,有些治理方案已经在现实当中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公共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推广、环保局对空气质量数据的监控和公布。但是有些方案仍存在不足,通常学者提出的观点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中得到应用。但总得来说这些观点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此外,当前已有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仍有待改进,即现有研究方法主要侧重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因此,今后需要学者真对城市雾霾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证调查,收集大量的研究数据,唯有如此,最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更具有说服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