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家庭医生制的国际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比较文献综述

 2023-01-05 19:10:50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全科医学概念,经过20多年发展,初步建立了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资格准入制度,全科医生队伍也不断扩大发展。但相对欧美国家,中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全科数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全科培养体系不完善,规范化培训刚刚起步,多以在职人员转岗培训为主,专业化程度难以保证。而且,全科医生地位低、收入低,全科职业缺乏吸引力。本文尝试使用 pest分析方法分析国外家庭医生制度,从而得到参考经验以用于更好的开展中国的家庭医生制度。

相关研究现状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居民已经享受着全科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数量占医生总数的30%—60%。

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城市社区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口快速增加。同时,面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并存的双重压力,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数量的激增,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也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但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和服务能力,却与迅速增加的需求和日渐重要的地位并不匹配。

按照规划,我国全科医生的发展要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但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人数只有0.73名/万人,也就是总数不到10万名,数量严重不足。

同时,全科医生的发展还面临着教育和培养制度较落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待遇普遍较低、难以留住人才等瓶颈。受服务能力所限,目前尚难形成与大医院转诊、分诊的协作机制,也难以发挥分流看病人群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