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目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持续加快:据联合国2010年世界人口的展望,201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为12.3%,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4.4%,到 2050年甚至将达33.9%。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将会更加注重医疗及保健, 门诊/家中保健将越来越普遍。人口老龄化或将催生更高的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的发病率,医用型可穿戴设备可以采集人体的生命体征数据如使用专业医用采集设备后,可在自然生活状态下实时监测佩戴者的心电、脑电、血氧等医疗指标,以客观的实时数据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若有异常反应,即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一些因突发状况而无法挽回的事故。加上中国政府计划实现全民医保等等,中国的医疗设备行业将会持续地发展。而且不仅是老年人需要时刻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现如今绝大多数人都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了,并且需要通过一些便携式的设备来协助自己,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就应运而生了。(传感器世界 2015.08)
本课题将探讨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现状,对其可行性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给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的产生使得我们更容易的检查圣体状况或治疗。
二、文献综述
1.移动医疗定义、可穿戴医疗设备定义
1.1移动医疗的定义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
1.2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定义
可穿戴医疗设备(Wearable Medical Devices)可将生命体征信号检测技术融合在日常穿戴的饰品、衣物当中,具有操作便捷、连续不间断工作、智能显示监测结果、异常生理信号报警及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监护、特殊人群监护、应急救治救护、家庭综合诊断、睡眠质量分析等方面。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载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体随身物品,如指环、腕表和手套等;另一类是电子织物(e-textile),前者的优势在于移动操作、易于便携,后者则在于可以同时监测多种类型的生命体征信号。将这两者结合,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崔宏恩,姚绍卫,2015)
2.我国医疗环境分析
2.1看病人数众多,分配在每个病人上的时间很短,使病人感觉没受重视,也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一个原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