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且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1月18日发布最新老年人口统计数据中显示,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在我国第5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指出,城镇老年人两周患病率66.9%,但医生指导治疗率尚不及半数(49.7%),7.9%的城镇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或抑郁(合计9.5%),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71.8%,城市人口在60周岁以后的余寿当中,有60%~80%的时间是在带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状态下度过的。[1]因此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控刻不容缓。
健康管理是慢性病的有效防治手段。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多项文件如《“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3 号)等中多次提及老年健康及老年健康管理等内容。健康管理是针对居民个体以及群体来通过创造条件对其身体健康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分析与评估工作,进而为之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咨询和指导,以此来干预危害其身体健康的因素,该过程通过健康管理发动个体到群体乃至社会性的积极参与,通过高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来实现社会健康效果最大化。[2] 大量学者在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干预试验后,发现进行健康管理对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效果。张碧艳等[3](2016)在对32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 管理组患者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 除了管理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余BIM、健康状况及卫生资源利用变化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lt; 0. 0 5 )。黄蔚[4](2018)对其所在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150例老年患者采用健康管理前后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健康管理干预之后。老年患者慢性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管理前后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琼[5](2016)选择2014 年6—8 月在攀枝花市红星社区中自愿参与健康管理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 000 名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时期的不愿参与健康管理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 000 名作为对照组。经过1年实验后,试验组人群在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试验组人群的体重指数和腰围数值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试验组干预后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
然而,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及最终效果不够显著。首先,我国对于健康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刘长虹[6](2018)指出我国健康管理研究还停留在服务效果评价上,采用问卷调查、慢性病得分分析、数据库分析配合进行电话或面访形式的满意度访谈、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等,或在实地开展健康管理的某项服务(如家庭医生签约)后,与未开展该项目的社区进行控制组、干预组的比较,发现该项目对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意义。未有对具体措施的各种参数进行深入研究,也极少有将国内外所有健康管理措施进行综述,并建立完整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机制的研究。其次,我国健康管理手段不够成熟,未形成完善的健康管理机制,李慧子等[7](2018)指出了传统健康管理方式不足:一是健康管理需要用户长期性的自控和努力,坚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而以往的健康管理方式很难切合用户个性化的真实需求,无法实现持续。二是健康管理从健康咨询指导到健康改善成果的转换需要用户的实际行动参与。传统健康管理无法观测用户的健康自控行为, 缺乏对用户健康生活的有效激励,难以达到预期提升健康水平的效果。最后,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效果不够显著, 张诗蒙[8](2018)通过访谈法对辽宁省锦州市6个社区共3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存在:政府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少、社会对老年健康管理了解程度低、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普遍偏低等问题。因此,我国迫切需要一个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机制。
社会网络能够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首先,社会网络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网络关系的缺乏会导致患者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研究发现对同一种疾病的患者而言,缺乏社会网络关系的患者的死亡率更高。Cramm [9](2016)指出患者与对他们重要的人一起参与工作或进行社交活动的能力可能比疾病自我管理的方面(如血压或血糖控制)对健康管理更为重要。例如,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交关系更强的人生存的几率增加50%。[10] 其次,一个人的健康和健康行为往往受到所接触的人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随社会网络中两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的远近而发生改变。如研究显示肥胖可以沿着社会网络进行传播。[11]因此,在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时,不能忽视社会网络的重要性。社会网络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系统中成员间连接关系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社会网络理论给出了一种从整体观察人类社会的思维方法,认为社会系统中个体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体的行为反过来也将对社会网络其他节点构成影响。[12]因此,本文以社会网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机制进行设计。
基于代理(agent-based)的仿真建模是研究社会问题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Atkinson[13](2015)提出基于代理(agent-based)的仿真建模是可用于开发策略分析工具的系统科学方法。这样的工具将允许政策场景的虚拟实验来测试它们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的成本效果比。政策分析工具可以测试政策响应的效率,有效性和公平性,通过计算机模拟揭示系统中的意外后果和不正当激励,避免了昂贵的试错法。而健康教育是健康管理产生效果最直接的以及最好调控的手段之一(相比于建立个人档案等手段)。因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建立了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传播的仿真模型,模拟文献综述的不同健康教育手段在社区老年人社会网络中施行的效果,由此对健康教育的各种手段进入深入研究,设计适应于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机制。
研究目的
以社会网络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了解我国健康管理的手段,并结合建立的社区健康知识传播的仿真模型,将健康管理手段在仿真模型中进行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由此提出适应于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机制。
研究方法
-
-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lsevier ScienceDirect期刊库、SpringerLink期刊库、Wiley Online Library期刊库等中文和英文数据库的搜索工具(2019年1月和2019年3月),检索了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发布的相关文献。搜索策略基于以下关键字:第1组:健康管理机制; 第2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第三组:健康管理AND社会网络;第四组:(health management)AND((eldly) or (old) or(aged));第五组(social network)AND(health management);第六组(social network)AND(health management)AND(simulate)。同时对各组合关键词进行单独粗略检索来丰富本论文的背景资料。在进一步的筛选中,只保留那些标题和摘要表明它们将包含以下项目的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和问题; 健康管理方法或手段或机制;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健康管理;健康领域的仿真模型以及健康领域的基于社会网络仿真模型;知识共享领域的仿真模型的文献。手工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以获得符合相同标准的其他相关文献。对所有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提取有关内容,最后汇总、归纳出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现有健康管理的手段和一些背景性资料。
(二)仿真建模法
建立了社区健康知识传播的仿真模型,Wang, Xiaoguang等[14]在《Forming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s of a knowledge transfer network: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research》将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即自私主义,自身利益最大化)和Coleman(1988)提出的互惠利他主义(因为合作共享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率)结合,提出了知识传播的经济学模型,并且在MATLAB中建立了动态的基于代理(agent-based)的仿真模型。本文将该经济学模型在Netlogo中进行了建模,并且将相关参数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我国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传播的模型。将综述的健康管理手段进行概念映射、量化和模拟来加入到建立的模型中,模拟健康管理手段对老年人的干预过程。通过对仿真模型的各种健康管理手段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设计出适应于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机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