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南京市垃圾分类为例文献综述

 2023-05-18 09:39:05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运动式治理作为中国政府运行的一种独特现象,植根于中国的治理传统和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扶贫、反腐败、交通整治、生态环保等领域,运动式治理常常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运动式治理也是国家治理研究的重要分析对象,但运动式治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

运动式治理是国家公共领域内政府治理的一种重要范式,在实践中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具有短期性,不稳定性等特点,难以保证治理效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对运动式治理的困境研究,有助于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规避运动式治理的诸多弊端,在实践中充分彰显其优势。

二、研究现状运动式治理从帝制时代延续至今,广泛见于诸多领域,自运动式执法第一次出现在学术论文的标题开始,对运动式治理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

围绕运动式治理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国内相关学术专著成果比较少,多数为期刊研究,以垃圾分类为案例的运动式治理研究更是稀少。

近两三年国内学者对运动式治理的研究,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既对运动式治理概念的研究,对运动式治理的评价研究,对运动式治理转型的研究。

在运动式治理的概念研究上,潘泽泉,任杰提出运动式治理是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经验逻辑,由路径依赖与政策工具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两种理论视角共同构成了运动式治理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理论解释[1]。

张玉昆提出运动式治理是指在中国国家治理的特定时期,在政治高层或某地方、部门,政府各部门、人员、资源、注意力等被集中起来解决特定问题[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