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生态型航道的内涵较为广泛,大体上可以表述为在保证航道基本通航功能的前提下,以经济性和生态友好为首要目标的航道。生态型航道是当下的热门的研究课题,也是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的发展方向,但是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型航道的研究并不深入,大部分人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推导的层面。本篇综述将目标锁定在生态航道的内涵、本质,以及航道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力图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总结、提炼并对生态航道相关概念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虽然现阶段对生态型航道已有许多研究,但是其定义仍不明确。在《生态航道内涵与发展理念分析》中,薛智博定义生态型航道为“在保证航道安全、畅通的前提下,以修复河道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建设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维系和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流生态系统,以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水和谐理想环境的航行通道”[1]。闵凤阳等认为,“生态航道则是在保持河床演变稳定的基础上,以通航为主,实现航道的安全有效运行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形成生态友好型航道”[2]。而陈一瑶等在《生态航道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提出,生态航道建设将传统航道的通航功能与自然河流生态系统和谐统一起来,注重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使其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的自我恢复能力[3]。这三篇文章针对生态航道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也各有侧重,但是总体上还是将生态型航道的定义进行了界定,简单来说就是以航运为主,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既生态航道的建设要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与功能,其根本目标还是航运发展和经济获益,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要能满足重点目标的水文、环境要求,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丰收。
生态航道发展到今天,其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其中,薛智博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航道发展理念,“重点突出的协调联动、总量控制的综合利用、激励创新的全程监管、高效低排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1]。这个理念的核心是将航道的全区域看作一个整体,把生态环境与经济、航运、社会等因子结合考虑,避免片面地追求单一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利益,应该将不同的功能相互协调、将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寻找各因素之间的互适性状态,建立一个多层次影响因素体系来满足系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陈一瑶等学者对我国生态航道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展望,“未来理想的生态航道在功能上将由单纯水上运输向集航运通道、绿化通道、景观通道、人文通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转变,具有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等特征。目前国内关于生态型航道的实践是局部的,而生态航道建设的趋势是系统的,生态航道的理念不单只体现在个别或部分的细节上,还会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航道体系来统领、指导具体工程的设计、实施及管理” [3]。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生态型航道的建设不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它需要与其他子系统相结合,在调整生态要素的同时应注意其他因子的变化以及对区域系统的影响,要做到在大局上战略性综合规划,局部秩序化适应性改造,使整体上各要素相协调。系统化的规划思路和多功能的设计相融合是现阶段的追求方向,同时重视自然资本与经济价值的平衡,对于航道资源的利用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必须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使得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对生态航道的建设,不能在环境已经受到破坏后再来亡羊补牢,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应该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统筹安排,合理兼顾,施工期严格执行,施工后尽心评估并加以保持,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态航道的建设与生态河道治理不是同一个概念。生态河道的建设主要是以满足水利功能——防洪、排涝、抗旱等、生态功能以及其他功能为主要工作,结合河段内的水生生态及景观需求,通过生态河道治理方式达到人与水和谐生存、发展。而生态航道则是在保持河床演变稳定的基础上,以通航为主,实现航道的安全有效运行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形成生态友好型航道。此外,河道生态整治所要满足的利益主体更加广泛,例如防洪、城市景观、江河联通,或改善河流水质等,而生态航道建设的利益主体较为单一,其主要服务于交通航运,为了满足航运的发展和需求,保证航道通行安全,提高通航保证率。总的来说,河道生态整治覆盖范围较为宽泛,涉及的是偏向工程设计的方面,相比之下,建设生态航道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如承载力的确定。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们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区域承载力的概念,生态承载力属于承载力的范畴内,是区域承载力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承受外部干扰的能力并能反映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劣程度,是一种客观属性” [8]杨贤智;“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区域生态环境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能综合反映生态环境系统物质组成和结构”王中根4。从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中,我发现生态承载力既作为结果因子又作为影响因子存在于一个系统中,因为系统中的其他影响因子,例如经济、人类社会生活等都能够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破坏;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和观念的转变,生态要素在一个区域的发展中逐渐位于主导的地位,在实行相关措施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对生态的影响,这时,生态承载力就成为主导系统的影响因子了。
说到区域承载力,还有一个名词与本次研究方向息息相关——航道承载力。长江的航道承载力有主体客体之分[7],承载力主体即航道系统资源,而客体则是生态、经济、航运、社会等多目标的综合发展需求,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赵艺为在《长江航道承载力概念研究》一文中提到,“研究航道承载力应该以时间线与空间系统的耦合为基础,lsquo;生态—经济—航运—社会rsquo;的多目标需求系统的综合分析为核心,以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为落脚点。”[5]这其中提到的生态、经济、航运、社会这四个要素,即现阶段对航道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四个因子。航道承载力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航道对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或潜力的研究,而是在多种需求和影响因素下,寻找航道尺度建设动态平衡点的研究。而经济和生态则是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对航道承载力的大小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两个要素。经济子系统作为航道承载力研究的首要驱动力,决定了航道承载能力提升要求,经济的发展能带来更大的运输量、更低的运输成本以及运输船舶的经济合理性,反之,航道建设水平的提高能满足更高的运输需求及运输经济合理性,具有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进而得到更优良的建设投资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运行循环模式。而生态子系统,则是现阶段各航道承载力研究的重点和主要目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获得经济收益并不是难题,值得讨论的是如何在保护生态,以及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发展经济。由于水运具有运输成本低、能耗低、批量大且运输距离远等特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具有较强的生态友好型的特征,吸引了许多资源向航运产业转移,不断促进水运行业的发展。但随着航道承载力的上升,其运输效率将有所提升,水运成本随之降低,那么相应的会因此产生其他运输方式像水运转移货运量,促使宏观社会层面的能耗及污染降低。这就为航道系统的经济子系统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但同时航道建设、船舶运行及港口运营可能对水生态生物多样性、护坡植被覆盖率、油污排放等方面的生态效益造成负面影响。可以看出生态要素的变化和经济要素的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即这两个要素间存在竞争的关系,那么在发展航道、提升航道承载力的同时,应着重分析、讨论这两个要素间的博弈关系。实际上,生态承载力的变动趋势与其他航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反的,所以说,在研究航道承载力、甚至区域承载力的时候,生态子系统应该被给予特殊的关照,单独提出来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别与其他子系统做耦合分析,这样才能得出较为完善、合理的结论和方案。总的来说,航道承载力是经济需求驱动,自然禀赋约束,生态效益导向,科技进步促进,多功能约束的多层面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对于航道承载力的发展,应该使其对经济的承载能力从两个方面加强:一方面是提高满足经济需求的能力,使航道资源的供需趋于平衡,能加强流域经济带连接能力,促进流域经济带发展;另一方面,航道承载力的发展促进水运的单位成本及能耗的下降,吸引更多的转移货运量,促进运输结构优化,提升航运业产值,刺激航运投资,提升航运基础建设的投入,提升航道承载力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