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含碘造影剂类污染物与甲状腺素转运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22 15:53:57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1.1 碘造影剂的来源

造影剂,是指在临床检查和治疗中为了增加某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现器官或腔道的状态。碘造影剂(iodinated contrast media)是造影剂中的一类,包括:碘海醇、碘普罗胺、碘佛醇等。其中例如碘海醇,中文商品名为欧乃派克,是高安全性,非离子型单体碘造影剂的一线代表药物,随着X射线、CT的普及以及碘造影剂的开发应用,医药行业是环境中碘造影剂的重要来源之一[1]。进入人体内的碘造影剂大部分很快就会随着尿液排到水体中,进而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在一些文献报道中有记载:由于传统城市污水处理厂对碘造影剂的去除效果很差以及它在环境中的高稳定性,使得它们以较高浓度存在于环境水体中。例如:碘普罗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中曾被检测出高达15ug/L以及在地表水中浓度高达2.8ug/L[2]。且离子型碘造影剂一般在水体中要比非离子型的浓度高很多[3]

图一 泛影酸及碘普罗胺结构式图

1.2 含碘造影剂的环境危害

含碘造影剂稳定性强且难降解,长期存在于水体中,则会对生态环境甚至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已经有学者研究表明,碘造影剂易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反应生成具有细胞和基因毒性的碘代消毒副产物[4,5]

1.3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内分泌系统并引起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最终进入生物体,可能会导致生物的内分泌失调,这类物质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水生生物例如鱼类来说,许多内分泌干扰物通过鱼的皮肤和鳃进入鱼体内,并且会产生生物富集效应。对人体来说,人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大量实验证据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环境中许多外源性化学物质能够干扰人类和动物的内分泌机能,进而影响健康和生殖[6-8]。已经有文献报道,饮用水酚类消毒产生的副产物是人类甲状腺素转运蛋白的干扰因子,也是内分泌干扰物(EDCs)。众所周知,许多血清蛋白是内分泌激素的关键传递者。因此,内分泌干扰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可能导致内分泌信号分子的可用蛋白结合位点减少,甚至改变其稳态[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