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聚(氯乙烯)有机热稳定剂
VII 复合型2-苯并咪唑基-1-苯基丙烯基乙腈与一些商业稳定剂效果
Mohamed *,M.W.Sabaa,E.H. 奥巴比 Yassin
埃及吉萨开罗大学科学系化学系
2002年4月5日收; 2002年9月23日收到修订表格; 于2002年10月1日接受
摘要
将2-苯并咪唑基-1-苯基丙烯基乙腈(BPAN)与各种参考稳定剂(二元碳酸铅(DBLC),二元硬脂酸铅(DBLS),硬脂酸钡 - 镉 - 锌,或马来酸二丁基锡(DBTM))混合,看刚性PVC在空气中在180℃下热降解的稳定效率的影响。使每种参考稳定剂混合,在0-100%质量比BPAN的范围内,通过测量诱导期(Ts)的长度,没有观察到氯化氢气体可测量的时间,以及通过连续电位测定法测定的脱氯化氢速率、评价稳定效率,和其他降解的聚合物样品的变色程度。结果显示BPAN与任何参考稳定剂的组合具有协同效应。稳定剂的混合改善了Ts值,降低了脱氯化氢的速率,并降低了聚合物的变色程度。当BPAN与质量比为25/75%的DBLS或Ba-Cd-Zn硬脂酸盐混合时,协同作用达到其最大值。在DBLC或DBTM共存的条件下,当稳定剂混合物的当量重量比(50/50%)时,达到最大协同作用。观察到的协同作用可以归因于所研究的和参考稳定剂起作用的不同机制。
1介绍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具有技术性和经济重要性的材料。在其成型和开发期间,高温下的自催化脱氯化氢反应仍然是其主要问题之一。从反应[1-4]开始形成共连多烯序列,这引起聚合物着色并严重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5-7]。热脱氯---由于在聚合物链中存在各种缺陷位点而发生-氯化反应。,PVC链中可能的缺陷结构是烯丙基氯[8,9]、叔氢和氯原子[9,10]、端基如双键[11]、含氧基团[9,12]、过氧化物残基[ 13]、头对头结构[14]和单体的空间顺序(立构规整度)[15-17]。因此,PVC热稳定性的改进对于其加工和应用是必要的。所以采用稳态机制包括用脱氯化氢方法进行干预并与降解过程中在主链上产生的双键反应。在工业上使用的热稳定剂通常是碱性铅盐[18],其可以和放出的氯化氢气体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可以降低或延缓氯化氢气体[7,19]的有害催化作用;金属皂[ 20-24],二烷基锡的酯或硫醇盐[25-28],其稳定作用机理是通过由稳定剂衍生的更稳定的酯或硫醇盐基团置换聚合物链上的不稳定氯原子。此外,醌 - 锡聚合物[29]通过作为电子稳定剂介入降解的自由过程和通过降解产物的有效吸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